南詔德化碑
太和城遺址(包括南詔德化碑) | |
---|---|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所在 | 雲南省大理市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南詔 |
編號 | 1-157 |
登錄 | 1961年 |
南詔德化碑位於雲南省大理市太和村西南部,太和城遺址內,為大曆元年(766年)南詔王閣邏鳳所立。碑高3.02米、寬2.2米、厚0.58米[1]。碑陽正文40行,計3800餘字,為唐御史杜光庭書寫[2]。因風化嚴重,文字大部已剝蝕,現存留僅有100餘字。[3]
碑文主要頌揚了南詔初期閣羅鳳的豐功偉績,特別是南詔統一洱海地區的過程,敘述南詔初期歷史及其與唐朝、吐蕃的關係,並涉及天寶戰爭的起因和經過[2]。為研究南詔史的重要文獻資料。與唐樊綽《蠻書》,並稱為記載南詔社會的兩大信史。[3]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將「太和城遺址(包括南詔德化碑)」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
參見
參考
- ^ 肖東發主編. 七彩云南 滇云文化特色与形态. 北京: 現代出版社. 2015: 61. ISBN 978-7-5143-2374-0.
- ^ 2.0 2.1 張軫. 中华古国古都. 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873. ISBN 7-5357-2556-2.
- ^ 3.0 3.1 滇中第一大碑:南诏德化碑. [2021-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7).
- ^ 董建中. 白族. 瀋陽: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14: 160–161. ISBN 978-7-5497-0940-3.
|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鏈接),主編是Lewix,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