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真八角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景真山上,是一座佛教建筑。该亭修建于公元1701年,建成后为当地的诵经亭和议事亭。该亭平面呈折角“亞”字形,高15.42米,顶部有8组屋顶。1988年,景真八角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据文献记载,傣历一〇六三年(公元1701年),该八角亭是一名当地僧人厅蚌让景真中心佛寺的主持修建的,并在修建中得到了内地汉人的帮助。因其地处景真而得名。这座亭据传为纪念释迦牟尼而仿造其金丝台帽建造[1]:288-289。该亭是当地的诵经亭[2]:431,在傣历的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景真一代的佛爷都会在厅内听高僧授经、商议重大宗教活动。同事该亭也被作为议事亭使用,平日此处会处理日常重大事务。傣历一二一四年(公元1852年)该亭被破坏[a],后得以重修。20世纪60年代时该亭再次被毁[1]:288-289,很多建筑部件被拆走。1973年,云南省博物馆的人员调查了八角亭,确认该建筑为值得保护的文物建筑。1977年,文化部古建筑研究所联合省、县的相关工作人员实地测量、绘图,写出了相关的维修报告。同年,云南省下拨10000元人民币作为专项维修资金,并最终成功复原该亭。1983年,景真八角亭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云南省文化厅拨款修建了护坡工程[3]:378-380。1988年,景真八角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990年,云南省博物馆为该亭做了防腐、除虫等维护工程。1992年11月,云南省文化厅专业人员再次重新测量八角亭并为其绘图。1993年,国家文物局为该亭全面录像,以便于当年11月开展落架大修工程。该工程共获得经费24万元人民币[3]:380。
结构
景真八角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城西的景真山上。该亭为砖木结构,通高15.42米,占地面积74平方米。底部为台基,高2.5米,亭身为砖砌,高2.5米,直径8.6米,平面呈折角“亞”字形,共有32个角,每个角均覆有挂瓦,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个方向各开一门。内室面积36平方米,共有24面墙。南门外设有台阶。内外墙均刷有红漆,其上镶嵌有各种彩色玻璃,并绘有花卉、动物等图案。亭身上方承托木结构圆形屋檐,屋檐上承托11层8组屋顶,逐层向上收分。屋顶防止有一个直径1.9米的铁皮圆盘,正中央插有一根4米长的铁刹杆。[1]:289[5]:12-13[6]:17
图片
注释
- ^ 有说法认为该亭实在当地的民族纠纷中被毁[3]:378-380。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