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出自云南百科
普洱市
地級市
普洱市鳥瞰
普洱市鳥瞰
普洱市的地理位置(紅色部分)
普洱市的地理位置(紅色部分)
雲南省
區劃代碼530800
設立2003年10月30日
政府駐地思茅區
下級行政區1市轄區、9自治縣
政府
面積
 • 地級市44,266 平方千米
 • 市區3,876 平方千米
 • 排名全省第1位(佔全雲南省11.55%)
最高海拔貓頭山,3,306 米
氣候南亞熱帶濕潤氣候
 • 年均溫15.3-20.2 ℃
 • 年降水1,600毫米
人口(2015)
 • 地級市260.5萬人
 • 排名全省第8位(佔全雲南省5.49%)
 • 密度58.8人/平方千米
 • 市區(2015)31.3萬人
 • 城鎮(2015)101.23萬人
國內生產總值(2015)
 • 總量514.01億元人民幣
82.53億美元(匯率)
 • 總量排名全省第10位,佔全雲南省3.71%
 • 人均19,773元人民幣
3,175美元(匯率)
 • 人均排名全省第14位
郵政編碼665000
電話區號879
車牌雲J
舊稱思茅
網站http://www.puershi.gov.cn/
市象徵
石斛花
普洱茶樹[1]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雲南統計年鑑-2016》

普洱市,舊稱思茅市,是雲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南部。市境東鄰紅河州玉溪市,北界楚雄州大理州,西連臨滄市,西南與緬甸毗鄰,南面與西雙版納州和寮國、越南兩國接壤。地處橫斷山脈南段滇西南哀牢山區,瀾滄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境,還有阿墨江南卡江等主要河流。全市總面積44,266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人口260.5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比例超過六成,市人民政府駐思茅區。普洱以盛產普洱茶而聞名,此外還是多種中藥材的重要產地。

詞源

南詔時,普洱地為銀生節度下轄步日瞼。元滅大理後,在普洱設甸制,稱普日思麼甸。明洪武十六年(1384年),改稱普耳,萬曆年間始作「普洱」[2]:31。據佤族學者尼嘎考察,「普洱」最初的稱法「步日」,是佤族布撓人布朗族的他稱,意為「我的兄弟」,佤語寫作「Paaex」[3]:83

明清時期,勐海等茶產區是普洱府下轄地區,普洱成為滇西南茶葉的集散地,這一地區出產的茶因此被稱作「普洱茶[4]。隨著普洱茶享譽世界,普洱市也隨之聞名天下[5]

歷史

秦至西漢初屬哀牢國地。西漢元封二年(前110年)置益州郡,今境屬之。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歸附漢朝,析益州郡西置瀾滄郡,後改永昌郡,治不韋縣(今保山市境)。三國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置雲南郡,轄瀾滄江以東,瀾滄江以西屬永昌郡。西晉泰始六年(270年),析益州的建寧興古、雲南、永昌四郡置寧州。東晉至南北朝年間,中原王朝漸失去境內控制。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詔統一其它五詔,建立南詔國。南詔贊普鍾十一年(762年)在瀾滄江以西設永昌節度,治永昌城(今保山市隆陽區)。贊普鍾十四年(765年)在瀾滄江以東設銀生節度,治銀生城(今景東縣)。大理國初期仍置永昌節度和銀生節度。大理天授元年(1096年)改永昌節度為永昌府,並於瀾滄江以東置威楚府,治威楚城(今楚雄市);今市境屬威楚府思摩部,「思摩」為部族名,「思麼」、「思茅」皆為其譯音。

蒙古滅大理國後,元憲宗七年(1257年)改威楚府為萬戶。至元八年(1271年)置威楚路。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雲南等處行中書省,威楚路屬之。至元十二年(1275年)以威遠賧改置威遠州(治今景谷縣),屬威楚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元朝平定威楚府南部思摩等部,置元江路(治今元江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析孟定路東南置木連路(治今孟連縣)。至元末置徹里軍民府(治今景洪市)。泰定二年(1325年)改徹里軍民府置車里路。天曆二年(1329年)以木連路、銀沙羅甸(永昌府南部)置銀沙羅甸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今瀾滄縣境)。至順二年(1331年)改銀沙羅甸為軍民府;並置景東府(治今景東縣),屬威楚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升元江路為元江府,升車里路為車里府;降景東府為景東州;廢木連路入孟定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景東州復升為景東府,升威遠州為威遠府(後廢),改車里府為車里宣慰司。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復置威遠州;並置鎮沅州(治今鎮沅縣)。永樂四年(1406年)為升鎮沅州為鎮沅府;並置孟璉長官司(治今孟連縣)。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孟璉長官司為孟連宣撫司,屬永昌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威遠州為威遠直隸廳。雍正七年(1729年)分車里宣慰司所轄九龍江內六版納地置普洱府,得名於府治普洱縣。雍正十年(1732年)置他郎廳(治今墨江縣),屬元江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思茅廳(治今思茅區),屬普洱府。乾隆元年(1736年),普洱府增領九龍江外六版納各土司。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鎮沅府復為鎮沅州。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孟連宣撫司改屬順寧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置迤南道,治普洱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景東府景東直隸廳,降威遠直隸廳為散廳,屬普洱府;他郎廳改屬普洱府。道光二十年(1840年)改鎮沅州為鎮沅廳。光緒十三年(1887年)置鎮邊廳(治今瀾滄縣)。光緒二十年(1894年)孟連宣撫司屬鎮邊廳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廳,分別改為寧洱縣思茅縣景東縣威遠縣鎮沅縣他郎縣鎮邊縣,各縣屬滇南道,治思茅縣;次年改滇南道為普洱道,威遠縣更名為景谷縣,鎮邊縣更名為瀾滄縣。1916年他郎縣更名為墨江縣。1926年普洱道移治普洱縣。1929年廢普洱道;同年析象明縣江城縣。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各縣屬雲南省第四、第五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4月置寧洱專區,專員公署駐寧洱縣;1951年,寧洱專區更名為普洱專區,寧洱縣更名為普洱縣。1952年將滄源縣劃歸緬寧專區。1953年3月,專員公署遷駐思茅縣,並改名思茅專區;同年瀾滄縣改設瀾滄拉祜族自治區;撤銷六順縣,併入思茅縣;撤銷寧江縣。1954年5月江城縣改設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區(次年改自治縣);析瀾滄縣設立孟連傣族拉祜族卡佤族自治區;9月,將車里鎮越佛海南嶠4縣劃歸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1956年10月,以瀾滄縣西盟山區設立西盟縣。1957年10月,撤銷思茅專區,併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實際未執行,仍保留建制)。1958年11月,撤銷思茅縣,併入普洱縣;撤銷鎮沅縣。1959年12月,孟連、瀾滄改稱自治縣。1962年3月,恢復鎮沅縣。1963年9月,孟連縣改名為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設立西盟佤族自治縣(1965年3月正式成立)。1964年恢復思茅專區。

1970年思茅專區改稱思茅地區。1979年墨江縣改設墨江哈尼族自治縣。1981年復置思茅縣。1985年普洱縣改設改設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景東縣改設景東彝族自治縣;景谷縣改設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1990年鎮沅縣改設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1993年,撤銷思茅縣,改設思茅市。2003年10月,撤銷思茅地區、縣級思茅市,改設地級思茅市;原縣級思茅市改置翠雲區[6]。2007年10月2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思茅市改名為普洱市;翠雲區改名為思茅區;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改名為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7]

地理

氣候

普洱市思茅區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C) 27.6 29.8 32.0 33.4 34.7 33.5 31.8 32.3 31.0 29.6 27.3 25.5 34.7
平均高溫(°C) 21.1 23.4 26.4 28.5 28.0 27.5 26.5 27.0 26.3 24.8 22.4 20.4 25.2
日均氣溫(°C) 13.4 15.1 18.1 20.8 21.9 22.7 22.1 22.2 21.3 19.7 16.4 13.5 18.9
平均低溫(°C) 8.1 8.9 11.5 14.8 17.7 19.8 19.8 19.6 18.5 16.7 12.6 9.3 14.8
歷史最低溫(°C) 2.0 3.4 0.8 8.3 11.4 14.5 16.4 15.1 12.1 8.1 4.7 −0.3 −0.3
平均降水量(mm) 13.9 18.1 24.0 52.3 154.3 211.3 330.8 290.2 179.5 120.9 70.4 21.7 1,487.4
平均降雨天數(≥ 0.1 mm) 4.1 4.0 4.8 10.3 17.6 22.6 25.9 24.4 19.8 15.6 9.2 5.3 163.6
平均相對濕度(%) 76 68 62 65 74 82 86 85 83 82 81 80 77
月均日照時數 226.4 221.6 237.0 220.3 188.2 120.2 98.2 112.9 127.4 149.8 149.4 187.0 2,038.4
可照百分比 67 69 64 58 46 30 24 28 35 42 45 56 46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8][9]

政治

現任領導

普洱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Danghui.svg
中國共產黨
普洱市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普洱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普洱市人民政府

市長
Charter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logo.svg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普洱市委員會
主席
姓名 李慶元[10] 王鴻彬[11] 王剛[12] 陸平[13]
民族 漢族 漢族 彝族 漢族
籍貫 雲南省江川區 雲南省景東彝族自治縣 雲南省大關縣 雲南省騰衝市
出生日期 1970年8月(54歲) 1968年3月(57歲) 1977年11月(47歲) 1970年9月(54歲)
就任日期 2021年6月 2022年2月 2022年2月 2022年2月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普洱市下轄1個市轄區、9個自治縣。

普洱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4]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注 1][15]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注 2][16]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17]
街道
辦事處
其中:
民族鄉
530800 普洱市 Pǔ'ěr Shì 44,266.09 2,404,954 思茅區 665000 1 65 37 10
530802 思茅區 Sīmáo Qū 3,876.04 416,188 思茅街道 665000 1 4 2 2
530821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Níng'ěr Hānízú Yízú Zìzhìxiàn 3,666.05 162,711 寧洱鎮 665100 6 3
530822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Mòjiāng Hānízú Zìzhìxiàn 5,288.69 281,554 聯珠鎮 654800 12 3 1
530823 景東彝族自治縣 Jǐngdōng Yízú Zìzhìxiàn 4,455.11 303,109 錦屏鎮 676200 10 3
530824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Jǐnggǔ Dǎizú Yízú Zìzhìxiàn 7,518.10 277,417 威遠鎮 666400 6 4
530825 鎮沅彝族哈尼族
拉祜族自治縣
Zhènyuán Yízú Hānízú
Lāhùzú Zìzhìxiàn
4,148.02 179,503 恩樂鎮 666500 8 1
530826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Jiāngchéng Hānízú Yízú Zìzhìxiàn 3,428.68 111,033 勐烈鎮 665900 5 2
530827 孟連傣族拉祜族
佤族自治縣
Mènglián Dǎizú Lāhùzú
Wǎzú Zìzhìxiàn
1,893.39 144,693 娜允鎮 665800 4 2
530828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Láncāng Lāhùzú Zìzhìxiàn 8,733.14 441,455 勐朗鎮 665600 5 15 6
530829 西盟佤族自治縣 Xīméng Wǎzú Zìzhìxiàn 1,258.86 87,291 勐梭鎮 665700 5 2 1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542898人[18]。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47650人,增長6.16%。平均每年增加14765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59%。其中,男性為1339502人,占總人口的52.68%;女性為1203396人,占總人口的47.3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1.31。0-14歲人口為456130人,占17.94%;15-64歲人口為1902145人,占74.80%; 65歲及以上人口為184623人,占7.2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788298人,占總人口的31.0%;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754600人,占總人口的69.0%。

民族

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991585人,占總人口的38.9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551313人,占總人口的61.01%。

普洱市民族構成(2010年11月)[19]
民族名稱 漢族 哈尼族 彝族 拉祜族 佤族 傣族 布朗族 回族 白族 苗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991585 454666 421052 303937 150164 144117 15543 13221 13173 12727 22713
占總人口比例(%) 38.99 17.88 16.56 11.95 5.91 5.67 0.61 0.52 0.52 0.50 0.89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29.31 27.14 19.59 9.68 9.29 1.00 0.85 0.85 0.82 1.46

交通

文化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友好城市

  • 寮國豐沙里[20]
  • 泰國彭世洛[21]
  • 法國利布爾訥[22]

注釋

  1. ^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2. ^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參考文獻

  1. ^ 普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普洱市“市树”“市花”的决定_普洱人大网. www.perd.gov.cn. [2022-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2). 
  2. ^ 李自康 趙華雲 主編; 雲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志.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3. ISBN 7-108-00596-4. 
  3. ^ 魏德明(尼嘎). 佤族历史与文化研究.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99. ISBN 7-80525-480-X. 
  4. ^ 方國瑜 著; 林超民 編. 普洱茶. 方国瑜文集(第四辑). 昆明: 雲南教育出版社. 2001: 426–430. ISBN 7-5415-1943-X. 
  5. ^ 蔣文中. “普洱茶”得名历史考证. 雲南社會科學. 2012, (5): 142–144. doi:10.3969/j.issn.1000-8691.2012.05.030. 
  6. ^ 国务院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的批复. [2017-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7. ^ 国务院关于同意云南省思茅市及相关县区更名的批复. [2017-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8.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2020-04-15]. 
  9.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國氣象局. 
  10. ^ 李庆元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2-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3). 
  11. ^ 普洱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名单 王鸿彬当选主任. 中國經濟網. [2022-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3). 
  12. ^ 王刚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2-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3). 
  13. ^ 普洱市新一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 陆平当选主席. 中國經濟網. [2022-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5). 
  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5-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5. ^ 雲南省統計局. 《云南统计年鉴2015》.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5年9月. ISBN 978-7-5037-7573-4. 
  16. ^ 普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普洱廣播網.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7). 
  17.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18. ^ 普洱市統計局. 《普洱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9. ^ 雲南省人口普查辦公室、雲南省統計局. 《云南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年9月. ISBN 978-7-5037-6548-3. 
  20. ^ 施約峰. 与老挝丰沙里省建立友好关系. 雲南年鑑, 2009. [201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21. ^ 李毓珊. 钱德伟会见彭世洛市市长. puernews.com. 普洱新聞網. 2013-05-26 [201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22. ^ 普洱市和法国利布尔讷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 www.cifca.org.cn. 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合會. 2012-11-09 [201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6). 

外部連結

Wikipedia-logo-v2-zh-hans.svg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連結),主編是高晶Hongchoi newMathpianist93YkliuChk2011瑞麗江的河水,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