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

出自云南百科
武定縣
楚雄彝文楚雄彝文-武定縣.svg
武定縣位置圖.jpg
武定縣在雲南省的位置
坐標: 25°31′59″N 102°24′9″E
隸屬行政區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區劃代碼53 23 29
政府駐地獅山鎮
鄉級行政區數11
 • 鎮數7
 • 鄉數3
 • 民族鄉數1
總面積2,947平方千米
氣候類型亞熱帶高原氣候
年平均氣溫16.3 ℃
年降水量832.9毫米
年日照時數2327.2小時
人口(2020)
 • 總人口239,059
 • 人口密度81.1人/平方公里
GDP(2021)127.53億元人民幣
 • 人均53,629元人民幣
郵政編碼651600
電話區號+86 (0)878
車牌首號雲E
網站武定縣人民政府

武定縣楚雄彝文楚雄彝文-武定縣.svgIPA:/lo33 di33 bu33/)是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下屬的一個縣。縣政府駐獅山鎮。

歷史

宋孝宗淳熙元年即大理國利貞三年(1174年)為羅婺部。蒙古憲宗七年(1257年)立羅婺萬戶府。元至元七年(1270年)更置為北路總管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設武定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南甸縣,為武定路轄地;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設和曲州,仍屬武定路轄。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設武定路為武定軍民府,為武定軍民府和曲州南甸縣;正德二年(1507年)撤南甸縣;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改軍民府為武定府,轄和曲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武定府為直隸州,撤銷和曲州。民國二年(1913年)廢直隸州為武定縣。1950年屬武定專區;1953年武定專區併入楚雄專區,武定隸屬楚雄專區;1958年為楚雄彝族自治州轄至今。

地理

位置

武定縣在雲南省中北部,位於 26°11′0″N 101°55′0″E~ 25°20′0″N 102°29′0″E之間。東倚祿勸縣,南接富民祿豐縣,西鄰元謀縣,北與四川省會理縣隔金沙江相望。全境南北長94公里,東西寬56公里,總面積2,948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96%。縣城獅山鎮海拔1,712米,距省會昆明62公里,州府楚雄161公里。

水資源

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9.49萬千瓦,可開發量4.45萬千瓦,已開發1.39萬千瓦。全縣泉水量大於10公斤/秒的「龍潭」有13處,5公斤/秒的有56處,全年地下水量2.5億立方米。徑流面積大於40平方公里,長度10公里以上的河流22條,最長河流勐果河79公里,徑流面積1,738平方公里,平均徑流總量3.78億立方米,屬金沙江支流。

生物

有種子植物137科、538屬、1,157種。其中有喬木類198種,主要樹種有雲南松、華山松、油杉等,珍貴樹種有楸木、香樟、紫金杉、柏樹等。菌類有松茸、牛干菌、乾巴菌、雞樅、木耳、香菌等。中藥材有重樓、茯苓、黃芩、金銀花、杜仲、半夏等700餘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珍稀獸類有金貓、水獺、斑林狸、獼猴、穿山甲、林麝等,珍稀鳥類有鸕鶿、游隼、紅隼、黑鳶、松雀鷹、白鷳、白腹錦雞、黑頸長尾雉、啄木鳥、楔尾綠鳩等,珍稀兩棲類有紅螺疣螈等,爬行類有蟒等。

礦產

礦產有鈦、銅、鐵、鋁、鋅、磷、石膏、石棉、大理石、木紋石等10多種。其中,已初步探明鐵礦儲量2.46億噸,鈦礦1,800萬噸,銅礦6.7萬噸,鉛鋅礦9.4萬噸,芒硝礦5,884萬噸,木紋石34.8億立方米。

土壤

全縣土地面積442.2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7.2萬畝(水田10.6萬畝,旱地16.6萬畝);林業用地261.9萬畝(林地150.3萬畝),森林覆蓋率25.4%。全縣土壤共分紫色土、紅壤、黃棕壤、棕壤、水稻土、燥紅土、石灰岩土和沖積土8個土類、14個亞類、26個土屬、62個土種。其中,紫色土占土地面積的42.2%,紅壤占20.5%,黃棕壤占19.6%,棕壤占6.8%,水稻土占3.4%,其他土種占7.5%。

災害

1995年,武定發生6.2級地震,造成53人死亡,13903人受傷。

氣候

處於雲貴高原西側,地勢東西兩側及西南部高,北部低,東西部較開闊。海拔最高點白龍會峰2,956米,最低點大沙地862米,平均海拔1,910米。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6座。有22條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其中2l條屬金沙江水系。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兼有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特點,氣候溫和,氣溫日差較大,年差較小,雨量充沛,乾濕分明。由於地形高差懸殊,氣候分布為燥熱河谷區、溫暖壩區、溫和低山區、溫涼山區、寒冷山區五種類型,立體氣候明顯。年均降雨量998毫米,雨量集中在5至10月;年均日照2,255.3小時,日照率為53%;年均氣溫15.1℃,極端最高溫34.5℃,最低溫-7.0℃;無霜期242天,相對濕度76%。

合併武定縣氣象數據(1981-201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C) 24.5 26.1 29.2 32.4 32.8 31.6 32.7 31.3 31.7 28.6 25.7 22.6 32.8
平均高溫(°C) 16.7 19.2 22.5 25.7 26.3 26.0 25.9 26.2 24.7 22.4 19.1 16.2 22.6
日均氣溫(°C) 7.3 9.4 12.8 16.8 19.9 21.0 20.7 20.2 18.8 16.3 11.6 7.7 15.2
平均低溫(°C) 0.3 1.5 4.3 8.7 14.3 17.3 17.5 16.7 15.4 12.7 6.6 1.8 9.8
歷史最低溫(°C) −7.0 −5.0 −3.5 0.7 5.1 10.2 11.8 10.3 6.1 4.4 −2.2 −6.4 −7.0
平均降水量(mm) 15.0 12.9 15.3 25.2 85.1 188.2 198.2 163.9 122.0 94.5 34.7 12.1 967.1
平均相對濕度(%) 73 66 63 60 66 79 84 84 82 81 79 78 75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1]

行政區劃

武定縣下轄7個鎮、3個鄉、1個民族鄉[2]

獅山鎮高橋鎮貓街鎮插甸鎮白路鎮己衣鎮萬德鎮田心鄉發窩鄉環州鄉東坡傣族鄉

人口

2003年末,全縣總人口263,572人,其中女性128,374人,占48.71%;農業人口244,491人,占92.76%;少數民族人口134,409人,占51%(其中:彝族76,558人,占29.05%;傈僳族28,492人,占10.81%;苗族20,717人,占7.86%;傣族6,812人,占2.58%)。人口自然增長率5.60‰。

民族文化

武定縣有16種少數民族,民族文化底蘊豐厚,民族風情濃郁,各民族均有自己的服飾、飲食、婚喪嫁娶、民族工藝品、文學、歌舞等藝術文化。民族文物有「十月太陽曆法」、彝文典籍171部、土司墓、土司府、彝文碑130餘座(塊)等。世界最古老的彝族十八月太陽曆在境內發現。目前收集到民族器樂曲129曲、民歌918首,《小雀調》等16首彝族民歌曾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民族舞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僅跌腳舞就有500多個套路。民族節日有彝族的「二月八」(龍抬頭)、「三月十三」(馬櫻花)、「六月二十四」(火把節),苗族的「花山節」,傣族的「潑水節」等。

經濟與社會

2003年,武定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5,227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7,741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7,405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30,081萬元。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8,282萬元(不變價),其中:工業產值38,615萬元,農業產值29,667萬元。肉類總產量2,999萬公斤;糧食總產量8,500萬公斤。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832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961萬元;地方財政自收收入4,110萬元;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72,299萬元,貸款餘額43,552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2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57元。三次產業比重為44:20:36。菸草等種植業、畜禽養殖業、礦產業、特色旅遊業成為地方經濟支柱產業。

旅遊

有「西南第一山」美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桂冠的武定獅子山,集雄、古、奇、秀為一體。獅子山正續禪寺,以明惠帝朱允墳遁跡為僧的傳說和獨一無二的建築塑像而別具一格,加之古印度高僧指空禪師建寺的業績以及歷代文人雅士吟詠不絕的詩文楹聯,更增添了人們的游趣。近年在景區內引種9大色系、120多個品種4.5萬餘株牡丹,建成西南最大的牡丹園。待開發的旅遊資源有土司遺址、響水箐、新村湖等。

參考文獻

  1. ^ 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81-2010年). 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 2012-08-16. 
  2. ^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2. 

外部連結

Wikipedia-logo-v2-zh-hans.svg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連結),主編是Cocosoft,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