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鍔

出自云南百科
蔡鍔
GeneralQaoAoCampañaDeYunnan.jpg
中華民國四川督軍兼省長
松坡
滌生
其他名號蔡艮寅(原名)
出生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
(1882-12-18)1882年12月18日
Template:QIN湖南省寶慶府武岡州
逝世民國五年/大正五年 1916年11月8日(1916歲-11-08)(33歲)
Template:JPN福岡縣福岡市
墳墓蔡鍔墓 (長沙嶽麓山)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祖籍原湖南省寶慶府邵陽縣(今邵陽市大祥區),出生成長於原寶慶府武岡州山門(今屬邵陽市洞口縣)。清末民初政治家、軍事家。曾經響應辛亥革命,後來發動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洪憲帝制護國戰爭以維護憲政,被譽為護國大將軍與軍神[1]

蔡鍔.jpg

生平

清末事跡

蔡鍔

清朝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1882年12月18日),蔡艮寅出生於原湖南省寶慶府武岡州山門大壩上(今屬邵陽市洞口縣水東鎮)。父親蔡政(字正陵),祖籍原湖南省寶慶府邵陽縣親睦鄉蔣家沖(今邵陽市大祥區蔡鍔鄉蔡鍔村),太平天國戰亂時隨蔡鍔祖父移居原寶慶府武岡州山門。[2][3]母親王氏,原寶慶府武岡州山門柑子塘人。[4][5]

蔡艮寅5歲時,其父為生計而舉家由武岡州山門大壩上(今屬洞口縣水東鎮)遷至山門黃板橋街上(今屬洞口縣山門鎮)。[3]

蔡艮寅6歲入私塾讀書,10歲能文。12歲師從樊錐。光緒二十一年四月(1895年),湖南學政江標赴邵陽舉行院試,未滿14歲的蔡艮寅的文章獲得江標賞識,遂補為縣學生。14歲時,蔡艮寅又應歲試,名列一等。[3][4][5]

光緒三十年江西材官隊教練官林虎、趙世瑄、郭人漳、李君、汪律本、廖名縉、蔡鍔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5歲的蔡艮寅跟隨樊錐赴秋闈(鄉試)。經督學徐仁鑄推薦,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入長沙時務學堂,師從梁啓超、唐才常等人,受到維新變法思想影響。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轉赴上海,入南洋公學,旋於同年(1899年)應梁啓超之召,利用時任工部右侍郎袁世凱在百日維新失敗後,給激進民主人士的一千大洋遣散費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大同高等學校,學習政治哲學,並且補習普通科學。在校期間,曾以筆名「孟博」、「奮翮生」,投稿於梁啓超辦的《清議報》。不久,改入橫濱東亞商業學校,和劉百剛、吳祿貞創辦「勵志會」,後又加入唐才常的「自立會」。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隨唐才常歸國,參加自立軍起義。失敗後,更名「蔡鍔」,再赴日本。在日本先後入成城學校學習軍事。[5]明治三十六年(1903)冬進入陸軍士官學校中國留學生第3期(同期日本學生為第16期)騎兵科學員,同期有岡村寧次、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等及中國留學生95人(其中步兵科蔣百里、工兵科張孝准)。畢業於三十七年冬(1904年)10月24日。

蔡鍔

光緒三十年(1904年),蔡鍔畢業歸國。1904年(光緒30年)12月,獲江西巡撫夏少非聘任為江西續備左軍隨營學堂監督,不久改稱江西材官學堂監督。1905年(光緒31年)2月,任湖南教練處幫辦、湖南武備學堂教官、湖南兵目學堂教官。同年8月,赴廣西省,任廣西新軍總參謀官兼總教練官,兼隨營學堂總理官。同年9月,兼廣西巡撫部院總參謀官,10月兼任廣西測絵學堂堂長。1907年(光緒33年)2月,廣西陸軍小學堂創立,蔡鍔兼任總辦。同年3月,兼任廣西兵備處總辦。1908年(光緒34年)4月,任廣西新練常備軍第1標標統。1909年(宣統元年)2月,任廣西龍州的廣西陸軍講武堂總辦,後改任監督。1910年(宣統2年)7月,任廣西混成協協統。[5]

蔡鍔在廣西省歷任上述軍事要職,其於軍校考試與軍事無關的詩詞歌賦等科目,桂籍學生因不善詩詞成績不佳,遭到除名,而與蔡鍔同省的湖南籍學生則無一黜落,因軍校經費為廣西士紳所籌,學生畢業後也在廣西軍隊任職,護防鄉土,因此蔡鍔行事被廣西士紳視為外省人以卑劣手法迫害本省學生,引發強烈不滿,廣西士紳及學生群起驅逐蔡鍔,令其被迫離開。[6]對於蔡鍔遭廣西驅逐的原因,另有說法指其積極推進軍隊的近代化改革,但廣西省的革命派視蔡鍔為清朝的擁護派。1910年10月,革命派主導的驅逐蔡鍔運動開始,蔡鍔轉赴雲南省任職[5],但廣西是辛亥革命後少數由原清廷官僚主政的省份,民間心態較為保守,且清末時各省省籍主義橫行,因此廣西革命黨人主導驅蔡一說可信度較低。

另有說法指蔡鍔同黃興之間保持著聯繫,秘密從事革命派團體的組織工作,在廣西省任職期間也明確保持著革命派的態度。有說法認為蔡鍔於1906年前後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但是也有說法不認為在廣西省期間蔡鍔加入了中國同盟會[5]

辛亥革命與二次革命

蔡鍔

1911年(宣統3年)7月,蔡鍔被任命為雲南陸軍第19鎮第37協協統。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蔡鍔同雲南省的革命派人士李根源唐繼堯決定舉兵響應。10月30日,蔡鍔在昆明舉兵發動重九起義,將雲貴總督李經羲逮捕,掌握了雲南省大權。[5]

1915年10月,蔡鍔(中)與友人戴戡(左)、陳國祥(右)在天津密謀討袁時合影。10月梁啓超在其天津住所召集最後一次秘密會議,梁啓超、蔡鍔、戴戡、陳國祥、王伯群、湯覺頓、蹇念益等與會,作出「武裝討伐袁世凱,堅決維護共和國體」的決定。會後,戴戡、蔡鍔、陳國祥到山本照相館合影留念。[7]

11月1日,「大中華國雲南軍都督府」成立,蔡鍔被推戴為雲南都督。蔡鍔隨即改革雲南的軍事、政治。他清廉與果斷的政治姿態使省政面目一新,結束了省內的混亂,成功掌握人心。[5]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蔡鍔繼續擔任雲南省都督。[8]

1912年(民國元年)1月27日,蔡鍔成為統一共和黨總幹事。同年8月,脫離統一共和黨。[8]1913年(民國2年)5月29日,蔡鍔成為梁啓超領導的進步黨的名譽理事兼湖南支部長,不久便辭任。但是,此後蔡和梁的關係極為密切。同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蔡鍔支持袁世凱。但是,袁世凱害怕各地方勢力坐大,乃將各地方都督召到北京,進行籠絡並監視。同年10月,蔡鍔入北京,唐繼堯繼任雲南都督。[5][8]

1913年(民國2年)10月,蔡鍔出任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11月5日,任行政會議議員。1914年(民國3年)5月1日,任參政院參政。同年6月,獲授將軍府昭威將軍。7月,任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辦事員。12月,任全國經界局督辦。[8]

護國戰爭

1915年護國軍出征前夕,部分護國軍將領合影。左起:第一軍秘書長李曰垓、第一軍總參謀長羅佩金、第一軍總司令蔡鍔、第一軍參議殷承瓛、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

1915年(民國4年)11月,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蔡鍔在梁啓超的幫助下逃離北京,回到雲南。12月25日,唐繼堯發表雲南省獨立宣言。同時組織了討伐袁世凱的護國軍,蔡鍔任護國軍第1軍總司令(第2軍總司令李烈鈞、第3軍總司令唐繼堯)。護國戰爭爆發。[5]而後從張玉法的中國近代史稱蔡鍔、李烈鈞、唐繼堯為「護國三傑」,以後如薛化元、李守孔等史學家亦從之。

1916年(民國5年)春,蔡鍔率2萬人的護國軍第1軍在四川省瀘州、納溪(今瀘州市納溪區)一帶擊敗了8萬人的北京政府軍。隨後,廣西省的陸榮廷發表獨立宣言,並派陳培坤率桂軍出兵湖南,在5月6日至5月19日進行的武岡衡陽戰鬥中,決定性的殲滅湖南的北洋軍。不久,袁世凱便取消帝制。[5]1916年(民國5年)5月8日,蔡鍔出任護國軍軍務院撫軍。[8]袁世凱逝世後的1916年6月24日,蔡鍔獲北京政府授予將軍府益武將軍。7月6日,蔡鍔出任四川督軍兼省長。時任國務總理的段褀瑞,更曾以職位相讓,力邀蔡鍔北上。蔡鍔因患結核病,赴日本福岡市接受治療。同年8月7日,蔡鍔辭去四川督軍兼省長職務。[5][8]

1916年11月8日,蔡鍔在九州帝國大學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今九州大學病院)逝世。享年35歲(滿33周歲)。國會議決為蔡鍔舉行國葬,為中華民國成立了以來得到此待遇的第一人。1917年(民國6年)4月12日,國葬在湖南省的嶽麓山舉行,蔡鍔墓至今猶存。[5]袁世凱的次子袁克文更以「軍人模範,國民模範;自由精神,共和精神」為輓聯。民間稱蔡鍔為再造共和第一人

遺囑

鍔病恐不起,謹口授隨員等以遺電陳:

(一)願我人民、政府,協力一心,採有希望之積極政策。
(二)意見多由爭權利,願爲民望者,以道德愛國。
(三)此次在川陣亡及出力人員,懇切羅督軍、戴省長覈實呈請恤獎,以昭激勵。
(四)鍔以短命,未克盡力民國,應行薄葬。
臨電哀鳴,伏祈鈞鑒。
四川督軍兼省長蔡鍔叩。

庚。

評價

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驚悉蔡松坡八日逝世,昊天不弔,喪我元勳;克強既殂,松坡又逝;人亡國瘁,薄海同悲;東望扶桑,悼痛何極。所有飾終典禮及靈櫬回國辦法,已飭院迅速議行」、「國會議決故勳一位、陸軍上將黃興、蔡鍔,應予舉行國葬典禮,著內務部查照《國葬法》辦理。」

中華民國參議院:「得蔡公松坡噩電,痛哭失聲,罔知所措。公爲共和再造之元勳、民國偉人、天南一柱,大星崩隕,全國震驚。望瀛海以昭魂,念豐功而增慟。謹於本日大會議決休會一日,並下半旗以致哀悼。」

中華民國眾議院:「頃得噩耗,本院同人僉以先生玄黃,再造志決,身殲奪國命之所依,胡天心之太忍。除本日休會誌悼並另期開會追悼外,特先電唁。」

《中華新報》:「光復民國偉人」

《申報》:「松坡雖死,而其對中國之心仍未死也!」

《時事新報》:「獨先生仗劍而起,提滇中數千之師,以當袁軍數萬之眾,而能克敘州、下納溪、沖瀘州,使袁軍膽落天下之人,因此知袁軍不可畏。袁氏百勝之威,先生以一朝挫之,共和之局,因以再定。凡茲所述,乃其犖犖大者,其他利國福民之事,尚悉數難終。若夫艱巨之任,則爭居人前;權利之來,則願居人後,其謙光之德、有容之量,尤為並世所罕見。故先生非獨國家之干城,抑亦軍人之模範也。」 [9]

著作

遺著被編為《蔡松坡集》。[5]

蔡鍔全家福,1915年攝於北京。居中者蔡鍔,懷抱長子蔡端生。左側為如夫人潘蕙英,懷抱三女蔡淑蓮。右側為夫人劉俠貞,懷抱四小女。前排為長女蔡鑄蓮、次女蔡福蓮。

家庭

蔡鍔共有一妻一妾,育有二子四女,其中兩個女兒早夭,其他二子二女長大成人。其妻劉俠貞育有三女,一女成人。其妾潘蕙英育有一女二子,均成人。

  • 妻:劉俠貞
    • 長女:蔡鑄蓮
    • 次女:蔡福蓮(早夭)
    • 四女(早夭)
  • 側室:潘蕙英
    • 三女:蔡淑蓮
    • 長子:蔡端生
    • 次子:蔡永寧

逸事

蔡鍔墓
  • 1915年底,在北京的蔡鍔在梁啟超的影響下,反對袁世凱稱帝,但因周圍有袁世凱派人監視,所以表面擁護袁世凱稱帝。實際上蔡鍔先將母親和家眷分批安排送離北京,隨後經周善培策劃,整日在市場、戲院、八大胡同妓院遊蕩,並假裝迷戀妓女小鳳仙,以麻痹袁世凱,使袁世凱減少了對蔡鍔的監視。一個月之後,蔡鍔裝病,先入北京的日本醫院,然後串通醫院出具證明書,要蔡鍔赴天津治病。經梁啓超幫助,蔡鍔隨即潛逃出北京,赴天津。[10]後來,蔡鍔取道越南回到雲南。於12月25日與唐繼堯等人宣布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蔡鍔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
  • 小鳳仙之母為偏房,受正妻排擠,離家早亡,小鳳仙隨奶媽四處漂流,以賣唱為生。許姫傳所記1951年小鳳仙拜訪梅蘭芳時的口述,小鳳仙結識蔡鍔時年僅15歲,「那時常聽他(指蔡鍔)講些三國、水滸故事和做人的道理,又教我識字看書。」實際上蔡鍔在北京密謀反袁世凱時,知情人及協助者為其側室潘蕙英。[11]小鳳仙既不知情,也未參與蔡鍔逃走之事。[10]
  • 蔡鍔在世時,1916年春出版的楊塵因所著章回小說《新華春夢記》中,最先將蔡鍔與小鳳仙寫成知音。但是,張冥飛在這部書的尾批中稱:「松坡……自污使老袁不以為慮耳,非真有愛於小鳳仙者也。即使真愛小鳳仙,亦決不肯以心腹事告之。」並明確稱:「作者如此寫來,乃是別有用意,閱者勿謂真有其事也。」[10]此後,在各種文藝作品中,蔡鍔和小鳳仙被虛構並演繹成一段愛情故事的主角。
  • 蔡鍔逝世後,各種報刊隨即刊登了一些託名小鳳仙的輓聯、悼文,實際上都是各地好事者所撰寫,與小鳳仙本人並無關係。比如衡州的王血痕等人就是這樣的好事者。上述各種輓聯中,有一些流傳較廣,比如「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又如「九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憐他憂患餘生,萍水相逢成一夢;十八載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12][13]陶菊隱在《六君子傳》中說:「這是好事者一種通性,總想英雄兒女配合一起,傳為佳話。」[10]
  • 根據《李宗仁回憶錄》的記述,1910年蔡鍔在廣西教練新軍,其處事不公,先是包庇舞弊違規考入桂軍學堂學習的湘籍學生(清廷規定各地新軍應為本省人),後又在桂軍學堂(因經費不足)考察學生以決定學生是否能留讀時以偏袒的手法(考詩詞文章,而非兵法或軍事學)再次包庇文學水準較高的湘籍學生,因此被桂籍學生(李宗仁、白崇禧等未來的名將均在此列)發動學潮,得知此事的廣西士紳聯手將其驅逐,而蔡鍔帶至廣西學堂的湘籍教員也因此離職。[14]
  • 蔡鍔與蔣百里同庚,並且為莫逆之交。[15]
  • 朱德晚年在回憶錄中寫到「蔡鍔先生影響我整個前半生,而毛澤東影響了我的後半生」。[16]

紀念

輓聯

  • 孫中山挽蔡鍔聯:「平生慷慨班都護;萬裡間關馬伏波。」[17]
  • 梁啓超《挽松坡聯》:「知所惡有甚於死者,非夫人之慟而誰為。」《祭蔡松坡文》:「血隨淚盡,魂共歲徂,吾松坡乎!吾松坡乎!汝何忍自潔而不我俱。」[18]
  • 康有為挽蔡鍔聯:「微君之躬,今為洪憲之世矣;思子之故,怕聞鼙鼓之聲來。」[13]
  • 朱德挽蔡鍔聯:「勳業震寰區,痛者番,向滄海招魂,滿地魑魅跡蹤,收拾山河誰與問;精靈隨日月,倘此去,查幽冥宋案,全民心情盼釋,分清功罪大難言。」[19]

紀念設施

  • 蔡鍔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
  • 蔡鍔公館,位於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山門鎮
  • 蔡鍔故居,位於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蔡鍔鄉(原名蔣河橋鄉)蔡鍔村。
  • 蔡鍔故居,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棉花胡同66號,蔡鍔於1913年11月至1915年11月居此。
  • 松社,1918年梁啓超等人為紀念蔡鍔在上海成立。
  • 松坡圖書館,1922年在北京的松社成員決定籌建松坡圖書館並設蔡公祠。在北海公園快雪堂院內設松坡圖書館第一館,在小石虎胡同清右翼宗學舊址設松坡圖書館第二館。1922年,松社成員推舉梁啓超為館長。1923年11月圖書館成立。第二館在1924年6月開放,第一館在1925年10月開放。1929年,第二館併入第一館。後來,松坡圖書館併入國立北平圖書館。
  • 蔡公祠,1922年在北京的松社成員決定籌建松坡圖書館並設蔡公祠。民國十二年(1923年),將北海公園快雪堂改為蔡公祠,以紀念蔡鍔。快雪堂院落內的澂觀堂為松坡圖書館閱覽室,浴蘭軒為藏書室,快雪堂為蔡公祠。
  • 蔡公祠,1919年在雲南昆明南校場(今寶善街段,位於現雲南省京劇院宿舍大院內)建蔡公祠。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被拆除。

地名

  • 蔡鍔村,位於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蔡鍔鄉(原名蔣河橋鄉)
  • 蔡鍔鄉,位於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
  • 蔡鍔北路,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
  • 蔡鍔中路,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
  • 蔡鍔南路,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
  • 蔡鍔路,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
  • 蔡鍔路,位於湖南省邵陽市北塔區
  • 蔡鍔廣場,位於湖南省邵陽市北塔區

影視形象

  • 唐威:1974年臺灣華視電視劇:《小鳳仙與蔡松坡》
  • 凌雲:1974年邵氏電影:《五大漢》(鮑學禮導演執導)
  • 劉松仁:1976年香港無綫電視劇:《近代豪俠傳》
  • 王心剛:1980年代初中國大陸電影《知音
  • 張佩華:1985年台灣中視電視劇《大將軍與小鳳仙》
  • 邵仲衡:1990香港無綫電視劇:《螳螂小子》
  • 劉松仁(中年版)、麥子樂(青年版):2009年香港無綫電視劇:《蔡鍔與小鳳仙》
  • 王志飛:2011年中國大陸電視劇:《護國大將軍》
  • 于榮光:2011年中國大陸電視劇:《護國軍魂傳奇》
  • 劉德華:2011年中國電影:《建黨偉業》

參考書目

  • 吳天任:《蔡松坡將軍年譜》,(臺灣)國立編譯館,1989。由著名詩人、歷史學家、酈學家吳天任編撰。

參考文獻

  1. ^ 朱宗震. 題名 中國歷史名人16 護國大將軍蔡鍔. 出版 台南 : 紅樹林, 1997.
  2. ^ 存档副本. [2020-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3). 
  3. ^ 移至: 3.0 3.1 3.2 蔡锷. 邵陽公務接待網. [2012-12-25]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4. ^ 移至: 4.0 4.1 清代人物传稿 下编 第1卷.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87: 293. 
  5. ^ 移至: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謝本書. 討袁名将 蔡鍔. 蘭州大學出版社. 2007. ISBN 7-311-01125-6. 
  6. ^ 此事見於《李宗仁回憶錄》。
  7. ^ 照片上的历史,金黔在线,2011-12-09. [2012-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2). 
  8. ^ 移至: 8.0 8.1 8.2 8.3 8.4 8.5 劉壽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9. ^ 鄧江祁. 護國元勳蔡鍔傳. [2021-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10. ^ 移至: 10.0 10.1 10.2 10.3 小凤仙并非蔡锷知音. 葛獻挺. 日本新華僑報網. 2011-09-14 [2012-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9) (中文(簡體)). 
  11. ^ 蔡鍔後人:將軍知音是夫人潘蕙英 非小鳳仙,東莞時間網,2011年11月1日
  12. ^ 蔡锷病逝于日本. 歷史上的今天. [2012-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8) (中文(簡體)). 
  13. ^ 移至: 13.0 13.1 蔡锷 “共和将军”编书传世. 昆明信息港. 2011-10-08 [2012-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4) (中文(簡體)). 
  14. ^ 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15. ^ 文武兼备的一代名将,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1月21日,第十版. [2012年12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3日). 
  16. ^ 朱德. 朱德自述.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009-08-01. ISBN 9787801739186 (中文(簡體)). 
  17. ^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记交大校友、辛亥革命著名将领蔡锷. 中共上海交通大學委員會校報電子版 - 第1364期(2011年10月31日) - 第04版:交大文化·記憶. [2012年12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6日) (中文(簡體)). 
  18. ^ 蔡锷与梁启超的约定. 人民政協報. 新華網. [2011年4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9月26日) (中文(簡體)). 
  19. ^ 朱德与蔡锷. 袁泉 舒秀敏. 四川科技報. [2010年1月18日]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參見

 Template:CHN1912(北京政府)
前任:
(創設)
雲南都督
1911年11月 - 1913年12月
(1913年9月起由唐繼堯署理)
繼任:
唐繼堯
前任:
周駿
四川將軍
1916年6月 - 7月
繼任:
(改稱督軍)
前任:
(將軍改稱)
四川督軍
1916年7月 - 11月
(羅佩金護理)
繼任:
羅佩金

Template:四川行政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