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楼:修订间差异
(创建页面,内容为“{{Otheruses|大观楼}} {{文物保护单位 | 级别 = 全国 | Cat = 云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省区市 = 云南省 | 图片 = File:昆明大观楼…”) |
(搬运条目) |
||
第1行: | 第1行: | ||
{{ | {{coord|25.02712|102.67227|display=title}} | ||
{{文物保护单位 | {{文物保护单位 | ||
| 级别 = 全国 | | 级别 = 全国 | ||
| Cat = 云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Cat = 云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 图片 = daguan-pavilion-2 (20220427).jpg | |||
| 图片 = | |||
| 名称 = 大观楼 | | 名称 = 大观楼 | ||
| 编号 = 7-1386-3-684 | | 编号 = 7-1386-3-684 | ||
| 分类 =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 分类 =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
| 时代 = 清 | | 时代 = 清 | ||
| 所在 = [[ | | 所在 = [[ 云南省]][[昆明市]] | ||
| 登录 = 2013年3月 | | 登录 = 2013年3月 | ||
}} | }} | ||
'''大观楼'''位 | '''大观楼''' 是 位 于[[ 云 南 省]][[昆明市]] 的一座楼阁,坐落于市区 西南部,南 邻[[滇池]] ,围绕其建设有'''大观公园'''。1983年,核心景区大观楼被列为[[ 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 年, 大观公 园 整体列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滇池风景名胜区 的 重要组成部分<ref name="xishanqu">{{cite web |author1=西山区文化 和 旅游局 |date=2022-03-18 |title=大 观公园 景区 |url=http://www.kmxs.gov.cn/c/2022-03-18/5852549.shtml |url-status=live |website=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accessdate=2022-07-3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814041038/http://www.kmxs.gov.cn/c/2022-03-18/5852549.shtml |archivedate=2022-08-14}}</ref> 。 | ||
==历史沿革== | ==历史沿革== | ||
大观楼 | 大观楼 地处 滇池北 部草海湖畔 ,与[[太华山]] 隔水 相望, 故古时该地 又称近华浦 。明朝初年,[[沐英]]于附近开辟花园“西园 ”, 并在内部建起簇锦楼、君子亭、水云乡莲池等 建筑 景观 , 此后直至明末清初 , 近华浦依然未得到大规模开发{{sfn|石玉顺等 2005|pp=5-7}}。清 康熙 二 十 一 年 (1682 年), 湖北僧人乾印到此讲经并建起观音寺 , 周边地区 逐渐 形 成游览 区 。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云南巡抚]][[ 王继文]] 等地方官员开始在该地大兴土木 , 挖池筑堤 , 种花植柳 ,并 先后建起 大观楼 、涌月亭、澄碧宫、华严阁、催耕馆等亭台 楼 阁{{sfn|云南 省文化厅 2004|pp=257-258}} 。 | ||
[[File:DAGUANLOU, KUNMING.jpg|thumb|咸丰帝“拨浪千层”手迹]] | |||
< | 道光八年(1828年),在[[云南按察使]][[翟觐光]]的主持下,大观楼由原先的两层扩建至三层。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皇帝在与兵部侍郎何彤云谈及滇池时获知其登楼感受,便题写“拨浪千层”四字悬挂于楼上。两年后 ,大观楼 毁于[[杜文秀起义]]的战火,直至同治五年(1866年)才 在[[云南提督]][[马如龙]]的资助下重建,记载此次工程的《重建 大观 楼记》现立碑于 公园 催耕馆处。同时期被毁的观音寺、华严阁等建筑则未能顾及修理,自此消亡<ref>{{cite journal |author1=颜野 |title=马如龙与大观楼重建 |journal=云南档案 |date=2019 |issue=2 |pages=21-24 |doi=10.14074/j.cnki.yunnan.archives.2019.02.017 |issn=1007-9343}}</ref>。此后 , 大观 楼 又因洪涝灾害倒塌 , 至光绪九年(1883 年 )重建并留存至今{{sfn| 云南省 旅游局 1996|pp=234-235}}。 | ||
大观楼. | |||
1919年,[[唐继尧]]正式 将大观楼 开辟为公园,并邀请清代书法家孙铸为公园大门撰写提额{{sfn|石玉顺等 2005|pp=5-7}}。1930年前后,时任[[云南行政长官 列 表|云南省政府主席]]的[[ 龙云]]开始主持修缮近华浦,随后昆明市长[[庾恩锡]]又委托国学艺术大师赵鹤清在公园南侧仿杭州西湖景观扩建中西合璧的私家花园,该区域即为今大观公园南园<ref name="linwenqiao">{{cite journal |author1=林文俏 |title=浓缩 云南 私家园林发展史 昆明大观公园:名楼雄踞一大观 |journal=国家人 文 历史 |date=2016 |issue=21 |pages=112-117 |ur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WSCK201621027&DbName=CJFN2016 |accessdate=2022-08-01 |issn=2095-5189 |archive-date=2022-08-0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801061426/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WSCK201621027&DbName=CJFN2016 |dead-url=no }}</ref>。1998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 ,公园向西开辟13.33公顷,建起大观公园西园<ref name="linjieyun">{{cite journal |author1=林洁云 |coauthors=翟丽萍 |title=历史文化视野下的昆明大观公园景观设计 |journal=现代园艺 |date=2021 |volume=44 |issue=18 |pages=114-115 |doi=10.14051/j.cnki.xdyy.2021.18.047 |issn=1006-4958}}</ref>。2022年1月,连通主园区与南园的石拱桥建成,至此,大观公园各区域可完全通过步行游览观光<ref name="lisifan">{{cite news |author1=李思凡,杨艳辉 |title=假期新逛处!大观公园南北连片开放啦 |url=http://daily.clzg.cn/html/2022-01/30/content_202523.htm |accessdate=2022-07-31 |work=昆明日报 |publisher=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 |date=2022-01-30 |location=昆明 |page=A06 }}</ref> 。 | |||
</ | |||
==建筑结构== | |||
大观楼为三重檐攒尖顶式建筑,总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底层面积140平方米。建筑外围建有石灰岩基台:其中临水的南侧宽21.3米,进深4.75米,高1米,正中建有7级台阶通往堤岸;北面地坪依地势抬高,基台高度下降至0.15米,又因西侧台面有所缩进,宽度减少至18.6米,进深也缩小为2.4米;基台南北两侧近似平行,其间距约18.9米。大观楼底层南、北侧开有大门,东、西侧开有拱形小门。两座楼梯对称分布于东、西面墙边:其中一层和三层直接位于室内,二层则位于通过门窗与室内分隔的走廊<ref name="liqi">{{cite journal |author1=李琦 |title=大观楼建筑实测简析 |journal=古建园林技术 |date=2002 |issue=01 |pages=47-48+33 |ur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GJYL200201012&DbName=CJFQ2002 |accessdate=2022-08-01 |issn=1000-7237 |archive-date=2022-08-0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801061659/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GJYL200201012&DbName=CJFQ2002 |dead-url=no }}</ref>。 | |||
大观楼 主体建筑为三层全木框架穿斗结构,一层高5.45米,二层高4.25米,三层和屋顶合计高7.6米,主要支撑结构为4根间距5.2米、直径0.4米的通天柱和位于各层天花板处的平面方形梁架。此外,各层间还立有多根檐柱提升支撑性能。为加强建筑整体稳定性,通天柱和檐柱都向中心略微倾斜,四面外展的角梁则由柱子直接固定至下层的屋面角梁<ref name="liqi" />。 | |||
大观楼的屋面和出檐结构与中原地区建筑相比较为独特,因翼角部分形似关羽的大刀,故其角梁也被云南工匠称为“大刀把”,角梁末端被称为“刀把头”。大观楼的屋面和屋脊均采用金黄色琉璃筒瓦,宝顶和屋脊上的瑞兽也由相同材料制成。大观楼使用的门扇、窗扇风格统一{{noteTag|大观楼 门窗原为果绿色,于[[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前夕的维修中被改为与外柱相同的栗色<ref name="liqi" />。}},其中部雕刻镂空斜格梅花图案,两侧则以木质浮雕装饰。此外,建筑的柱头、梁枋等部分还绘有融合旋子彩画与苏式彩画风格的装饰,带有浓郁的云南地方特色<ref name="liqi" />。 | |||
==公园景点== | |||
[[File:大观楼入口牌坊 - panoramio.jpg|thumb|大观公园正门牌坊]] | |||
大观公园总面积47.8公顷,其中陆地面积23.1公顷,水域面积24.7公顷,为昆明市区内最大的公园<ref name="wangyuyu">{{cite journal |author1=王雨雨 |title=城市公园中互动式景观设计研究 ————以昆明市大观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journal=硕士学位论文 |date=2022 |issue=03 |doi=10.27777/d.cnki.gynxy.2021.000207}}</ref>。大观公园按照时代风格划分为三大景区,大观楼所在近华浦景区主要展现古典园林特色,南园延续民国时期中西交融的园林景观,西园则主要由现代园林构成<ref name="xishanqu" />。此外,公园还建有规模较小的东园<ref name="wangyuyu" />。 | |||
近华浦景区围绕公园北区古建筑群建设,主要景点为大观楼及位于其南门的180字长联。进入该区域的游览干道上建有门楼,门额题写“近华浦”三字,两侧书写“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的长联。区域内除 大观楼 外还有揽胜阁、挹爽楼、牧梦亭、涌月亭、催耕馆、观稼堂等古建筑,其中大多还带有对联。此外,由单一种类石块垒成的假山彩云崖也是该区域的重要景点,其上建有多条道路和隧道通往山顶,山体东侧还刻有赵鹤清的《彩云崖歌》<ref name="linwenqiao" />。 | |||
南园旧称“庾园”或“庾家花园”,始建于1927年,由昆明市市长庾恩锡亲自主持设计,有“枕湖精舍”的雅称。园区围绕一栋两层红色小楼“晋侯楼”建设,整体呈现出中西合璧的建构艺术。晋侯楼两侧呈六面体结构,三面窗角镶嵌木框隔墙,窗户下方则为雕刻梅、兰、竹、菊图案的罗马柱<ref name="linwenqiao" />。园内原建有庾氏祠堂和多座砖石结构配套建筑,但今已不存。南园现保存有清代画家赵鹤清题写过名句的石坊,并建设有多孔石桥、曲桥等游园景观,营造出类似江南园林的风韵<ref>{{cite web |author1=昆明广播电视台 |date=2022-07-16 |title=视听日历 你好昆明:枕湖精舍——庾园 |url=https://www.km.gov.cn/c/2022-07-16/4451984.shtml |url-status=live |website=昆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accessdate=2022-08-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809122815/https://www.km.gov.cn/c/2022-07-16/4451984.shtml |archivedate=2022-08-09}}</ref><ref name="lijingjing">{{cite journal |author1=李晶晶 |coauthors=张剑飞;沈守云 |title=基于历史文化名城山水格局视野下的昆明大观公园景观重构 |journal=园林 |date=2020 |issue=08 |pages=29-33 |ur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YUNI202008007&DbName=CJFQ2020 |accessdate=2022-08-09 |issn=1000-0283 |archive-date=2022-08-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809122814/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YUNI202008007&DbName=CJFQ2020 |dead-url=no }}</ref>。 | |||
大观公园每年都会根据季节变化举办众多展览,包括春天的海棠赏花季<ref>{{cite web |date=2022-03-08 |title=春风荡漾昆明城 海棠盛放大观楼 |url=http://www.yn.gov.cn/yngk/lyyn/lytj/202203/t20220308_238123.html |url-status=live |website=云南省人民政府 |accessdate=2022-08-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814042524/http://www.yn.gov.cn/yngk/lyyn/lytj/202203/t20220308_238123.html |archivedate=2022-08-14}}</ref>、夏日的荷花展<ref>{{cite news |author1=杨兮;龙宇丹 |title=全国荷花展览在大观公园开展 上万盆荷花睡莲等你赏 |url=https://ccwb.yunnan.cn/attachment/202207/07/b7e11f7e-4284-4a4b-85b3-2f8b3349b332.pdf |accessdate=2022-08-14 |work=春城晚报 |publisher=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date=2022-07-07 |location=昆明 |page=A16 |format=pdf}}</ref>、秋季的菊花展<ref>{{cite web |date=2019-10-03 |title=大观公园:万盆菊花庆国庆 |url=http://www.yn.gov.cn/yngk/lyyn/lydt/201910/t20191003_182931.html |url-status=live |website=云南省人民政府 |accessdate=2022-08-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814043024/http://www.yn.gov.cn/yngk/lyyn/lydt/201910/t20191003_182931.html |archivedate=2022-08-14}}</ref>等。每逢中秋等传统节日,公园也会举办相关游园活动<ref>{{cite web |author1=张扬 |date=2019-09-14 |title=公园中的“网红”,昆明大观公园迎来2万人共度中秋奇妙夜 |url=https://www.ccwb.cn/web/info/20190914155937N8KZSD.html |url-status=live |website=开屏新闻-春城晚报 |location=昆明 |publisher=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accessdate=2022-08-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814052812/https://www.ccwb.cn/web/info/20190914155937N8KZSD.html |archivedate=2022-08-14}}</ref>。 | |||
==大观楼长联== | ==大观楼长联== | ||
大观楼长联 | 大观楼 南门两侧现悬挂有一幅蓝底金字楹联,此即被称为“天下第一 长联 ”的 大观楼 长联, 作 者为孙鬓 。孙 鬓 ,字 鬓 翁,号 颐 庵,祖籍陕西三原, 后随父落籍昆明 , 其 生 卒年有 多 种说法<ref name="lvweihong">{{cite journal |author1=吕维洪 |title=孙髯及《 大观楼长联》 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journal=怀化学院学报 |date=2019 |volume=38 |issue=06 |pages=90-94 |doi=10.16074/j.cnki.cn43-1394/z.2019.06.018 |issn=1671-9743 }}</ref>。乾隆年间 , 孙鬓在登上大观楼后写下这一作品 ,并 由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体书写刊刻记录 。 回民起义中,长联随大观楼 一 起毁于战火。光绪十四年(1888年) , 云贵总督[[岑毓英]]派文人[[赵藩]]使用楷书刻出新联挂于楼前 , 即 为 留存至今的“岑制长联”{{sfn|余嘉华 1980|p=7}}<ref name="changlian">{{cite web| language =| publisher =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title =大观楼长联| url =http://www.yn.gov.cn/yn_yngk/yn_whzy/201112/t20111231_2733.html| author =| date =| accessdate =2009-06-05|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529064037/http://www.yn.gov.cn/yn_yngk/yn_whzy/201112/t20111231_2733.html| archive-date =2013-05-29| dead-url =yes}}</ref> 。 | ||
对联长达180字,对仗工整,全文如下:<ref name="changlian" /><ref>{{cite web |title=大观楼长联原文及翻译 |url=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83e79aebb62c.aspx |website=古诗文网 |accessdate=2022-08-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814053035/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83e79aebb62c.aspx |archivedate=2022-08-14 }}</ref> | |||
<blockquote> | |||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 |||
下 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 , 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 , 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 , 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 : 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 |||
</blockquote> | |||
大观楼长 联 流传甚广 , 影响深远 。 清代文人吴仰贤在其诗作《论滇 南 诗 人 》中评价有:“铁板铜琵镗鞑声 ,鬓 翁才气剧纵横。楼头一百八十字 , 黄鹤题留 万 古名”<ref name="linxin1">{{cite journal |author1=林鑫 |title=昆明大观楼长联研究综述 |journal=云南档案 |date=2015 |issue=02 |pages=46-49 |doi=10.14074/j.cnki.yunnan.archives.2015.02.017 |issn=1007-9343}}</ref> 。 毛泽东在读完该 联 后则评价道 : “从古未有 , 别创一格”<ref name="huchangming">{{cite journal |author1=胡长明 |title=毛泽东评点昆明大观 楼 长联 |journal=新湘评论 |date=2011 |issue=12 |pages=57-58 |ur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XXDO201112045&DbName=CJFQ2011 |accessdate=2022-08-14 |issn=1673-8713 |archive-date=2022-08-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819021941/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XXDO201112045&DbName=CJFQ2011 |dead-url=no }}</ref> 。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也对该作品进行了翻译 , 其英译本亦获得较高评价<ref name="chengfugan">{{cite journal |author1=程福干 |title=译者文化态度的多歧性 与 翻译策略的生态杂合——兼评许渊冲对昆明《大观楼长联》的翻译 |journal=河池学院学报 |date=2015 |volume=35 |issue=04 |pages=68-72 |ur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HCSF201504015&DbName=CJFQ2015 |accessdate=2022-08-14 |issn=1672-9021 |archive-date=2022-08-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819021944/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HCSF201504015&DbName=CJFQ2015 |dead-url=no }}</ref> 。 | |||
== | == 注释== | ||
{{ | {{noteFoot}} | ||
== | == 参考文献== | ||
{{ | {{reflist|30em}} | ||
{{ | |||
* | ==参考书籍== | ||
* {{cite book |author1=石玉顺 |coauthors=李绍飞 |editor=杨新书等 |title=名诗名联赏析:大观楼 |date=2005 |publisher=云南科技出版社 |location= 昆明 |isbn=7-5416-2260-5 |edition=第一版 |ref={{sfnRef|石玉顺等 2005}}}} | |||
* {{cite book |author1=余嘉华 |editor=木景山 |title= 大观楼长联 及其作者孙髯 |date=1980 |publisher=云南人民出版社 |location=昆明 |edition=第一版 |csbn=7116·713 |ref={{sfnRef|余嘉华 1980}}}} | |||
* {{cite book |author1=云南省文化厅 |editor=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title=云南省志 卷六十二 文物志 |date=2004 |publisher=云南人民出版社 |location=昆明 |isbn=7-222-03901-5 |edition=第1版 |ref={{sfnRef| 云南省文化厅 2004}}}} | |||
* {{cite book |author1=云南省旅游局 |editor=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title=云南省志 卷六十八 旅游志 |date=1996 |publisher=云南人民出版社 |location= 昆明 |isbn=7-222-02064-0 |edition=第1版 |ref={{sfnRef|云南省旅游局 1996}}}} | |||
{{云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云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FW|大观楼 ( 昆明)|XuasdYX}} | |||
[[Category: | [[Category: 西山区境内的文 物 保护单位]] | ||
[[Category: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
[[Category: |
2023年2月18日 (六) 16:57的版本
大观楼 | |
---|---|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云南省昆明市 |
分类 |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时代 | 清 |
编号 | 7-1386-3-684 |
登录 | 2013年3月 |
大观楼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座楼阁,坐落于市区西南部,南邻滇池,围绕其建设有大观公园。1983年,核心景区大观楼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大观公园整体列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滇池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
历史沿革
大观楼地处滇池北部草海湖畔,与太华山隔水相望,故古时该地又称近华浦。明朝初年,沐英于附近开辟花园“西园”,并在内部建起簇锦楼、君子亭、水云乡莲池等建筑景观,此后直至明末清初,近华浦依然未得到大规模开发[2]。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北僧人干印到此讲经并建起观音寺,周边地区逐渐形成游览区。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云南巡抚王继文等地方官员开始在该地大兴土木,挖池筑堤,种花植柳,并先后建起大观楼、涌月亭、澄碧宫、华严阁、催耕馆等亭台楼阁[3]。
道光八年(1828年),在云南按察使翟觐光的主持下,大观楼由原先的两层扩建至三层。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皇帝在与兵部侍郎何彤云谈及滇池时获知其登楼感受,便题写“拨浪千层”四字悬挂于楼上。两年后,大观楼毁于杜文秀起义的战火,直至同治五年(1866年)才在云南提督马如龙的资助下重建,记载此次工程的《重建大观楼记》现立碑于公园催耕馆处。同时期被毁的观音寺、华严阁等建筑则未能顾及修理,自此消亡[4]。此后,大观楼又因洪涝灾害倒塌,至光绪九年(1883年)重建并留存至今[5]。
1919年,唐继尧正式将大观楼开辟为公园,并邀请清代书法家孙铸为公园大门撰写提额[2]。1930年前后,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的龙云开始主持修缮近华浦,随后昆明市长庾恩锡又委托国学艺术大师赵鹤清在公园南侧仿杭州西湖景观扩建中西合璧的私家花园,该区域即为今大观公园南园[6]。1998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世园会,公园向西开辟13.33公顷,建起大观公园西园[7]。2022年1月,连通主园区与南园的石拱桥建成,至此,大观公园各区域可完全通过步行游览观光[8]。
建筑结构
大观楼为三重檐攒尖顶式建筑,总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底层面积140平方米。建筑外围建有石灰岩基台:其中临水的南侧宽21.3米,进深4.75米,高1米,正中建有7级台阶通往堤岸;北面地坪依地势抬高,基台高度下降至0.15米,又因西侧台面有所缩进,宽度减少至18.6米,进深也缩小为2.4米;基台南北两侧近似平行,其间距约18.9米。大观楼底层南、北侧开有大门,东、西侧开有拱形小门。两座楼梯对称分布于东、西面墙边:其中一层和三层直接位于室内,二层则位于通过门窗与室内分隔的走廊[9]。
大观楼主体建筑为三层全木框架穿斗结构,一层高5.45米,二层高4.25米,三层和屋顶合计高7.6米,主要支撑结构为4根间距5.2米、直径0.4米的通天柱和位于各层天花板处的平面方形梁架。此外,各层间还立有多根檐柱提升支撑性能。为加强建筑整体稳定性,通天柱和檐柱都向中心略微倾斜,四面外展的角梁则由柱子直接固定至下层的屋面角梁[9]。
大观楼的屋面和出檐结构与中原地区建筑相比较为独特,因翼角部分形似关羽的大刀,故其角梁也被云南工匠称为“大刀把”,角梁末端被称为“刀把头”。大观楼的屋面和屋脊均采用金黄色琉璃筒瓦,宝顶和屋脊上的瑞兽也由相同材料制成。大观楼使用的门扇、窗扇风格统一[注 1],其中部雕刻镂空斜格梅花图案,两侧则以木质浮雕装饰。此外,建筑的柱头、梁枋等部分还绘有融合旋子彩画与苏式彩画风格的装饰,带有浓郁的云南地方特色[9]。
公园景点
大观公园总面积47.8公顷,其中陆地面积23.1公顷,水域面积24.7公顷,为昆明市区内最大的公园[10]。大观公园按照时代风格划分为三大景区,大观楼所在近华浦景区主要展现古典园林特色,南园延续民国时期中西交融的园林景观,西园则主要由现代园林构成[1]。此外,公园还建有规模较小的东园[10]。
近华浦景区围绕公园北区古建筑群建设,主要景点为大观楼及位于其南门的180字长联。进入该区域的游览干道上建有门楼,门额题写“近华浦”三字,两侧书写“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的长联。区域内除大观楼外还有揽胜阁、挹爽楼、牧梦亭、涌月亭、催耕馆、观稼堂等古建筑,其中大多还带有对联。此外,由单一种类石块垒成的假山彩云崖也是该区域的重要景点,其上建有多条道路和隧道通往山顶,山体东侧还刻有赵鹤清的《彩云崖歌》[6]。
南园旧称“庾园”或“庾家花园”,始建于1927年,由昆明市市长庾恩锡亲自主持设计,有“枕湖精舍”的雅称。园区围绕一栋两层红色小楼“晋侯楼”建设,整体呈现出中西合璧的建构艺术。晋侯楼两侧呈六面体结构,三面窗角镶嵌木框隔墙,窗户下方则为雕刻梅、兰、竹、菊图案的罗马柱[6]。园内原建有庾氏祠堂和多座砖石结构配套建筑,但今已不存。南园现保存有清代画家赵鹤清题写过名句的石坊,并建设有多孔石桥、曲桥等游园景观,营造出类似江南园林的风韵[11][12]。
大观公园每年都会根据季节变化举办众多展览,包括春天的海棠赏花季[13]、夏日的荷花展[14]、秋季的菊花展[15]等。每逢中秋等传统节日,公园也会举办相关游园活动[16]。
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南门两侧现悬挂有一幅蓝底金字楹联,此即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的大观楼长联,作者为孙鬓。孙鬓,字鬓翁,号颐庵,祖籍陕西三原,后随父落籍昆明,其生卒年有多种说法[17]。乾隆年间,孙鬓在登上大观楼后写下这一作品,并由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体书写刊刻记录。回民起义中,长联随大观楼一起毁于战火。光绪十四年(1888年),云贵总督岑毓英派文人赵藩使用楷书刻出新联挂于楼前,即为留存至今的“岑制长联”[18][19]。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𬞟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长联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清代文人吴仰贤在其诗作《论滇南诗人》中评价有:“铁板铜琵镗鞑声,鬓翁才气剧纵横。楼头一百八十字,黄鹤题留万古名”[21]。毛泽东在读完该联后则评价道:“从古未有,别创一格”[22]。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也对该作品进行了翻译,其英译本亦获得较高评价[23]。
注释
- ^ 大观楼门窗原为果绿色,于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前夕的维修中被改为与外柱相同的栗色[9]。
参考文献
- ^ 跳转至: 1.0 1.1 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大观公园景区.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2022-03-18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 ^ 跳转至: 2.0 2.1 石玉顺等 2005,第5-7页.
- ^ 云南省文化厅 2004,第257-258页.
- ^ 颜野. 马如龙与大观楼重建. 云南档案. 2019, (2): 21–24. ISSN 1007-9343. doi:10.14074/j.cnki.yunnan.archives.2019.02.017.
- ^ 云南省旅游局 1996,第234-235页.
- ^ 跳转至: 6.0 6.1 6.2 林文俏. 浓缩云南私家园林发展史 昆明大观公园:名楼雄踞一大观. 国家人文历史. 2016, (21): 112–117 [2022-08-01]. ISSN 2095-51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1).
- ^ 林洁云; 翟丽萍. 历史文化视野下的昆明大观公园景观设计. 现代园艺. 2021, 44 (18): 114–115. ISSN 1006-4958. doi:10.14051/j.cnki.xdyy.2021.18.047.
- ^ 李思凡,杨艳辉. 假期新逛处!大观公园南北连片开放啦. 昆明日报 (昆明: 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 2022-01-30: A06 [2022-07-31].
- ^ 跳转至: 9.0 9.1 9.2 9.3 李琦. 大观楼建筑实测简析. 古建园林技术. 2002, (01): 47–48+33 [2022-08-01]. ISSN 1000-72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1).
- ^ 跳转至: 10.0 10.1 王雨雨. 城市公园中互动式景观设计研究 ————以昆明市大观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硕士学位论文. 2022, (03). doi:10.27777/d.cnki.gynxy.2021.000207.
- ^ 昆明广播电视台. 视听日历 你好昆明:枕湖精舍——庾园. 昆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2-07-16 [2022-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9).
- ^ 李晶晶; 张剑飞;沈守云. 基于历史文化名城山水格局视野下的昆明大观公园景观重构. 园林. 2020, (08): 29–33 [2022-08-09]. ISSN 1000-02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9).
- ^ 春风荡漾昆明城 海棠盛放大观楼. 云南省人民政府. 2022-03-08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 ^ 杨兮;龙宇丹. 全国荷花展览在大观公园开展 上万盆荷花睡莲等你赏 (pdf). 春城晚报 (昆明: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2022-07-07: A16 [2022-08-14].
- ^ 大观公园:万盆菊花庆国庆. 云南省人民政府. 2019-10-03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 ^ 张扬. 公园中的“网红”,昆明大观公园迎来2万人共度中秋奇妙夜. 开屏新闻-春城晚报. 昆明: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2019-09-14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 ^ 吕维洪. 孙髯及《大观楼长联》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怀化学院学报. 2019, 38 (06): 90–94. ISSN 1671-9743. doi:10.16074/j.cnki.cn43-1394/z.2019.06.018.
- ^ 余嘉华 1980,第7页.
- ^ 跳转至: 19.0 19.1 大观楼长联. 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2009-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9).
- ^ 大观楼长联原文及翻译. 古诗文网.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 ^ 林鑫. 昆明大观楼长联研究综述. 云南档案. 2015, (02): 46–49. ISSN 1007-9343. doi:10.14074/j.cnki.yunnan.archives.2015.02.017.
- ^ 胡长明. 毛泽东评点昆明大观楼长联. 新湘评论. 2011, (12): 57–58 [2022-08-14]. ISSN 1673-8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 ^ 程福干. 译者文化态度的多歧性与翻译策略的生态杂合——兼评许渊冲对昆明《大观楼长联》的翻译. 河池学院学报. 2015, 35 (04): 68–72 [2022-08-14]. ISSN 1672-9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参考书籍
- 石玉顺; 李绍飞. 杨新书等 , 编. 名诗名联赏析:大观楼 第一版.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5. ISBN 7-5416-2260-5.
- 余嘉华. 木景山 , 编. 大观楼长联及其作者孙髯 第一版.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0. CSBN 7116·713.
- 云南省文化厅.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编. 云南省志 卷六十二 文物志 第1版.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 ISBN 7-222-03901-5.
- 云南省旅游局.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编. 云南省志 卷六十八 旅游志 第1版.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6. ISBN 7-222-02064-0.
|
本条目的最初版本来自中文维基百科(链接),主编是XuasdYX,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CC BY-SA 3.0)发布,现版本可能与维基百科条目有一些差异。如果您重写或大幅修订这篇条目,请将这个模板移除,换上{{原创条目}}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