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波那遺址

出自云南百科
大波那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
分類古遺址
時代商周
編號8-0134-1-134
登錄2019年10月

大波那遺址,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劉廠鎮大波那村東北約2公里的象山和黑龍山之間的緩坡台地上,是一處戰國時期古墓群遺址[1]

特點

1961年發現並挖掘[2]。1964年,雲南省博物館對木槨銅棺墓及其他小型古墓葬數座進行清理髮掘。出土木槨銅棺一口,銅棺由7塊可拆卸的銅板構成,長2米,寬0.62米,邊高0.45米,頂高0.62米,腳高0.11米,整棺形如同干欄式建築[3][4]。棺身鑄有野豬、馬鹿、水鳥、鷹、燕、虎、豹及三角形雙線圖案年紋飾,重達300公斤,是雲南發現最大的青銅器,同時也是全國僅有的保存完整的青銅器時代銅棺[5]。此外出土90多件隨葬品,主要有兵器、農具、樂器、動物模型、生活用具、紡織工具和一面早期銅鼓[6]。其中銅斧多呈扁平狀,銎為橢圓、半圓形,上有捲雲紋、弦紋和圓圈紋。銅鋤整體近方形或半圓形,銎有半圓形、凹形或三角形者[7]。反映出當時滇西農業生產的發展情況[8]。1997年,大理州祥雲縣文物部門又在距此墓約1公里的地方清理了一座木槨墓,出土了鋤、劍、豆、杯、鐲、釜等文物40餘件。兩墓出土的文物形制特點完全一致,同屬一個時代的遺存[9]

保護

1983年,祥雲縣人民政府公布大波那古墓群遺址為祥雲縣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月7日,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0]。2019年10月7日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

參見

參考

  1. ^ 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2016版.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6: 293. ISBN 978-7-5037-7883-4. 
  2. ^ 中国考古学大辞典author=王巍著.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4: 418. ISBN 978-7-5326-4027-0. 
  3. ^ 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編. 云南省志 民族志 第61卷.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2: 184. ISBN 7-222-03540-0. 
  4. ^ 江應樑著. 傣族史.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3: 88. 
  5. ^ 李樹華. 穿越历史迷雾的文化景观——祥云青铜文化浅议. 雲南檔案. 2020, (6): 22-29. 
  6. ^ 邱宣充等. 云南文物古迹大全.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2: 503. ISBN 7-222-00943-4. 
  7. ^ 朱鳳瀚. 中国青铜器综论 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2332–2333. 
  8. ^ 管彥波. 云南稻作源流史.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97. ISBN 7-105-06819-1. 
  9. ^ 薛琳主編. 新编大理风物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9: 132. ISBN 7-222-02726-2. 
  10. ^ 云南新添1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总量达386处. 中國新聞網. 2012-02-29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1.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 2019-10-16 [2019-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6). 
Wikipedia-logo-v2-zh-hans.svg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鏈接),主編是Walter GrassrootKcx36,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