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战役:修订间差异

来自云南百科
(创建页面,内容为“'''龙陵战役''',是抗日战争中1944年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个要塞争夺战。是整个滇西缅北战役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龙陵战役''',是[[抗日战争]] 中1944 年[[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个要塞争夺战。是整个[[滇西缅北战役]]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役。
'''龙陵战役''',是[[ 云南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1944 年[[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个要塞争夺战。是整个[[滇西缅北战役]]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役。


==背景==
==背景==
[[龙陵县]]北接[[腾冲]]、西控[[芒市]],是滇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1942年日军入侵滇西地區后,修筑了一个防御体系。是日军重兵集结的地点。
[[龙陵县]]北接[[腾冲]]、西控[[芒市]],是滇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1942年日军入侵滇西地區后,修筑了一个防御体系。是日军重兵集结的地点。


第8行: 第7行:


==經過==
==經過==
6月8日晨,第71軍87、88兩師主力部隊開始向日軍重兵防禦的龍陵東南郊敵陣進擊,力圖搶佔猛嶺坡,日軍也拚死搶奪被遠征軍攻佔的陣地,異常激烈的戰鬥打成了拉鋸戰,猛嶺坡陣地9次易主,第88師263團最終以團長[[ 傅碧人]] 負重傷、全團士兵傷亡500多人爲代價,直到下午5時才將該陣地完全攻克。此後兩天中,遠征軍將士在[[ 猛嶺坡大捷]] 的鼓舞下,分路向龍陵城外的日軍發起猛攻,87師攻[[ 克赧場]] [[ 大壩]] [[ 文筆坡]] [[ 龍陵老城]] ,克復龍陵以東的公路要點;88師攻克[[ 廣林坡]] [[ 老東坡]] [[ 風吹坡]] [[ 三關坡]] ;新33師攻克雲龍寺。
6月8日晨,第71軍87、88兩師主力部隊開始向日軍重兵防禦的龍陵東南郊敵陣進擊,力圖搶佔猛嶺坡,日軍也拚死搶奪被遠征軍攻佔的陣地,異常激烈的戰鬥打成了拉鋸戰,猛嶺坡陣地9次易主,第88師263團最終以團長傅碧人負重傷、全團士兵傷亡500多人爲代價,直到下午5時才將該陣地完全攻克。此後兩天中,遠征軍將士在猛嶺坡大捷的鼓舞下,分路向龍陵城外的日軍發起猛攻,87師攻克赧場、大壩、文筆坡和龍陵老城,克復龍陵以東的公路要點;88師攻克廣林坡、老東坡、風吹坡、三關坡;新33師攻克雲龍寺。


6月10日,龍陵城郊的所有高地都被遠征軍克復,三個師的士兵對城內日軍重重圍困,攻城在即,殘餘日軍只得退回到城內堅固工事中負隅頑抗。  
6月10日,龍陵城郊的所有高地都被遠征軍克復,三個師的士兵對城內日軍重重圍困,攻城在即,殘餘日軍只得退回到城內堅固工事中負隅頑抗。  
    
    
 在龍陵的核心據點即將失守時,週邊日軍立即組織大股力量增援,一心解龍陵之圍。6月13日,正當遠征軍著手攻打龍陵縣城之際,駐守騰沖的2000多名日軍南進馳援龍陵,駐守芒市的1000多名日軍也沿[[滇緬公路]]北上,駐守[[象滾塘]]的500多名日軍也急速東進龍陵,同遠征軍發生了激戰。在日軍精銳部隊大軍壓境的情況下,遠征軍第71軍主力部隊被敵軍從中截斷,腹背受敵的87師傷亡慘重、險遭覆沒。迫于情勢,遠征軍只得於16日退回到城郊一線,保存實力準備再戰,遠征軍首攻龍陵因此功敗垂成。
 在龍陵的核心據點即將失守時,週邊日軍立即組織大股力量增援,一心解龍陵之圍。6月13日,正當遠征軍著手攻打龍陵縣城之際,駐守騰沖的2000多名日軍南進馳援龍陵,駐守芒市的1000多名日軍也沿[[滇緬公路]]北上,駐守[[ 象滚塘乡| 象滾塘]]的500多名日軍也急速東進龍陵,同遠征軍發生了激戰。在日軍精銳部隊大軍壓境的情況下,遠征軍第71軍主力部隊被敵軍從中截斷,腹背受敵的87師傷亡慘重、險遭覆沒。迫于情勢,遠征軍只得於16日退回到城郊一線,保存實力準備再戰,遠征軍首攻龍陵因此功敗垂成。
   
   
 從6月16日夜起,駐守在龍陵縣城附近各據點中的5000多名日軍經常在坦克的掩護下,沿滇緬公路兩側向遠征軍發起突襲,雙方傷亡都十分慘重。7月13日,第71軍又集結了87師、88師、榮譽1師、新28師、新39師五個師的30000兵力,從東、北、南三面向龍陵縣城一帶的日軍據點發起第二次圍攻,再度佔領了赧場、長嶺崗、猛嶺坡、廣林坡、三關坡等日軍陣地,控制了龍陵至芒市、騰沖的公路。但因松山尚未克復,各類軍需物資無法通過滇緬公路運抵軍中,造成圍攻龍陵的部隊給養困難,且日軍爲了儘快打通芒市至龍陵的公路,向龍陵增派了第56師團、第2師團主力15000多人,向遠征軍發動了瘋狂反撲,在敵人炮火的猛烈攻擊下,駐守龍陵城外的新39師所剩官兵不到百人,新37師也遭受重創,其死守陣地的117團3營將士全部殉國,不少陣地重新陷落敵手。因將士傷亡慘重,遠征軍只得於9月10日再度退回到龍陵城北近10公里的赧場一帶堵擊,第二次進擊龍陵宣告失敗。
 從6月16日夜起,駐守在龍陵縣城附近各據點中的5000多名日軍經常在坦克的掩護下,沿滇緬公路兩側向遠征軍發起突襲,雙方傷亡都十分慘重。7月13日,第71軍又集結了87師、88師、榮譽1師、新28師、新39師五個師的30000兵力,從東、北、南三面向龍陵縣城一帶的日軍據點發起第二次圍攻,再度佔領了赧場、長嶺崗、猛嶺坡、廣林坡、三關坡等日軍陣地,控制了龍陵至芒市、騰沖的公路。但因松山尚未克復,各類軍需物資無法通過滇緬公路運抵軍中,造成圍攻龍陵的部隊給養困難,且日軍爲了儘快打通芒市至龍陵的公路,向龍陵增派了第56師團、第2師團主力15000多人,向遠征軍發動了瘋狂反撲,在敵人炮火的猛烈攻擊下,駐守龍陵城外的新39師所剩官兵不到百人,新37師也遭受重創,其死守陣地的117團3營將士全部殉國,不少陣地重新陷落敵手。因將士傷亡慘重,遠征軍只得於9月10日再度退回到龍陵城北近10公里的赧場一帶堵擊,第二次進擊龍陵宣告失敗。
   
   
9月中旬,中國遠征軍收復松山和騰沖,左、右兩翼主力部隊相繼彙聚龍陵。8月22日,[[ 蔣介石]] [[ 宋希濂]] 調離龍陵到[[ 重慶]] 受訓,原因是蔣介石在重慶已發佈龍陵光復的新聞,結果殘敵尚未肅清。宋希濂職務由副總司令[[ 黃傑]] 將軍代理,遠征軍對圍攻龍陵的戰略進行了調整,一面進襲龍陵至芒市之間的交通陣地防止敵兵增援,一面集中了10個師的強大兵力,於10月29日向龍陵城區發動了第三次總攻。經過爲期5天的激烈戰鬥,終於在11月3日將據守龍陵的日軍大部殲滅,奪回了龍陵這個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塞。緊接其後,遠征軍派出第88師沿途追剿向芒市方向逃竄的殘敵,連續攻克團坡、張金坡、南天門、放馬橋一線的日軍陣地。
9月中旬,中國遠征軍收復松山和騰沖,左、右兩翼主力部隊相繼彙聚龍陵。8月22日,蔣介石將宋希濂調離龍陵到重慶受訓,原因是蔣介石在重慶已發佈龍陵光復的新聞,結果殘敵尚未肅清。宋希濂職務由副總司令黃傑將軍代理,遠征軍對圍攻龍陵的戰略進行了調整,一面進襲龍陵至芒市之間的交通陣地防止敵兵增援,一面集中了10個師的強大兵力,於10月29日向龍陵城區發動了第三次總攻。經過爲期5天的激烈戰鬥,終於在11月3日將據守龍陵的日軍大部殲滅,奪回了龍陵這個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塞。緊接其後,遠征軍派出第88師沿途追剿向芒市方向逃竄的殘敵,連續攻克團坡、張金坡、南天門、放馬橋一線的日軍陣地。


11月11日,中國遠征軍收復龍陵。
11月11日,中國遠征軍收復龍陵。
第33行: 第32行:
==參考==
==參考==
http://www.yuanzhengjun.cn/ft/zhanyi/longling.html{{Wayback|url=http://www.yuanzhengjun.cn/ft/zhanyi/longling.html |date=20160822015721 }}
http://www.yuanzhengjun.cn/ft/zhanyi/longling.html{{Wayback|url=http://www.yuanzhengjun.cn/ft/zhanyi/longling.html |date=20160822015721 }}
{{中国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戰}}
{{云南历史|民国}}
{{云南历史|民国}}
[[Category:1944年抗日战争 战役]]
{{FW|龙陵 战役|Pete123|61.244.102.40|JassonTodd}}
[[Category: 滇西缅北 ]]
[[Category: 云南抗 ]]
[[Category:保山 军事 史]]
[[Category:保山 市历 史]]
[[Category:龙陵县]]
[[Category:龙陵县]]
[[Category:未完成本地化修改的条目]]

2022年8月18日 (四) 05:55的最新版本

龙陵战役,是抗日战争1944年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个要塞争夺战。是整个滇西缅北战役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役。

背景

龙陵县北接腾冲、西控芒市,是滇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1942年日军入侵滇西地区后,修筑了一个防御体系。是日军重兵集结的地点。

在中国远征军分路进击松山、腾冲的同时,负责右翼攻击任务的第11集团军即从第2军和第71军中抽出精锐部队,共同组成突击队,绕过松山侧翼直插龙陵,于6月6日兵分三路向驻守龙陵县城一线的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经过两个昼夜的激战,截断了龙陵与芒市之间的公路联系,并肃清了龙陵城外大部分据点中的据守之敌。

经过

6月8日晨,第71军87、88两师主力部队开始向日军重兵防御的龙陵东南郊敌阵进击,力图抢占猛岭坡,日军也拼死抢夺被远征军攻占的阵地,异常激烈的战斗打成了拉锯战,猛岭坡阵地9次易主,第88师263团最终以团长傅碧人负重伤、全团士兵伤亡500多人为代价,直到下午5时才将该阵地完全攻克。此后两天中,远征军将士在猛岭坡大捷的鼓舞下,分路向龙陵城外的日军发起猛攻,87师攻克赧场、大坝、文笔坡和龙陵老城,克复龙陵以东的公路要点;88师攻克广林坡、老东坡、风吹坡、三关坡;新33师攻克云龙寺。

6月10日,龙陵城郊的所有高地都被远征军克复,三个师的士兵对城内日军重重围困,攻城在即,残余日军只得退回到城内坚固工事中负隅顽抗。 

在龙陵的核心据点即将失守时,周边日军立即组织大股力量增援,一心解龙陵之围。6月13日,正当远征军着手攻打龙陵县城之际,驻守腾冲的2000多名日军南进驰援龙陵,驻守芒市的1000多名日军也沿滇缅公路北上,驻守象滚塘的500多名日军也急速东进龙陵,同远征军发生了激战。在日军精锐部队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远征军第71军主力部队被敌军从中截断,腹背受敌的87师伤亡惨重、险遭覆没。迫于情势,远征军只得于16日退回到城郊一线,保存实力准备再战,远征军首攻龙陵因此功败垂成。    从6月16日夜起,驻守在龙陵县城附近各据点中的5000多名日军经常在坦克的掩护下,沿滇缅公路两侧向远征军发起突袭,双方伤亡都十分惨重。7月13日,第71军又集结了87师、88师、荣誉1师、新28师、新39师五个师的30000兵力,从东、北、南三面向龙陵县城一带的日军据点发起第二次围攻,再度占领了赧场、长岭岗、猛岭坡、广林坡、三关坡等日军阵地,控制了龙陵至芒市、腾冲的公路。但因松山尚未克复,各类军需物资无法通过滇缅公路运抵军中,造成围攻龙陵的部队给养困难,且日军为了尽快打通芒市至龙陵的公路,向龙陵增派了第56师团、第2师团主力15000多人,向远征军发动了疯狂反扑,在敌人炮火的猛烈攻击下,驻守龙陵城外的新39师所剩官兵不到百人,新37师也遭受重创,其死守阵地的117团3营将士全部殉国,不少阵地重新陷落敌手。因将士伤亡惨重,远征军只得于9月10日再度退回到龙陵城北近10公里的赧场一带堵击,第二次进击龙陵宣告失败。    9月中旬,中国远征军收复松山和腾冲,左、右两翼主力部队相继汇聚龙陵。8月22日,蒋介石将宋希濂调离龙陵到重庆受训,原因是蒋介石在重庆已发布龙陵光复的新闻,结果残敌尚未肃清。宋希濂职务由副总司令黄杰将军代理,远征军对围攻龙陵的战略进行了调整,一面进袭龙陵至芒市之间的交通阵地防止敌兵增援,一面集中了10个师的强大兵力,于10月29日向龙陵城区发动了第三次总攻。经过为期5天的激烈战斗,终于在11月3日将据守龙陵的日军大部歼灭,夺回了龙陵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塞。紧接其后,远征军派出第88师沿途追剿向芒市方向逃窜的残敌,连续攻克团坡、张金坡、南天门、放马桥一线的日军阵地。

11月11日,中国远征军收复龙陵。

结果

克复龙陵后,日军赖以盘踞滇西的强固阵地均被扫除,日军被驱赶到了芒市一带平地,自此再无险可守。根据日方资料,日军第56师团与第2师团在滇西作战期间(1944年4月29日至1945年1月26日),共计死伤15,871人[1][2][3]。扣除松山与腾冲方面的死伤且加上其他单位的伤亡者,日军在龙陵死伤约11,800名以上。

相关条目

注释

  1. ^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Ref.C14060411900、缅甸作戦记录 付录第2 (1944年の怒江作戦记录)(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2. ^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Ref.C14060412000、缅甸作戦记录 付录第2 (1944年の怒江作戦记录)(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3. ^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Ref.C14060412100、缅甸作戦记录 付录第2 (1944年の怒江作戦记录)(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参考

http://www.yuanzhengjun.cn/ft/zhanyi/longling.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kipedia-logo-v2-zh-hans.svg
本条目的最初版本来自中文维基百科(链接),主编是Pete12361.244.102.40JassonTodd,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CC BY-SA 3.0)发布,现版本可能与维基百科条目有一些差异。如果您重写或大幅修订这篇条目,请将这个模板移除,换上{{原创条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