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系军阀:修订间差异

来自云南百科
(创建页面,内容为“{{npov|time=2009-05-04T19:00:31+00:00}} {{unreferenced|time=2013-9-1}} '''滇系軍閥''',為中華民國初期南方軍閥之一,…”)
 
(移除多余内链 via AWB)
 
第3行: 第3行:
'''滇系軍閥''',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中華民國]]初期南方軍閥之一,代表人物有[[唐繼堯]]及[[龙云]],其勢力範圍為[[雲南省 (中華民國)|雲南]]及部分[[貴州省 (中華民國)|貴州]]、[[四川省 (中華民國)|四川]]地區。
'''滇系軍閥''',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中華民國]]初期南方軍閥之一,代表人物有[[唐繼堯]]及[[龙云]],其勢力範圍為[[雲南省 (中華民國)|雲南]]及部分[[貴州省 (中華民國)|貴州]]、[[四川省 (中華民國)|四川]]地區。


 西南地区军阀派系之一。以唐繼堯为首的滇军集团,占有云南、贵州两省。滇军源于清末[[ 新軍]][[陸軍第十九鎮|第十九镇]],[[ 辛亥革命]] 后转为维护[[ 共和 制|共和]] 的力量,军权为[[蔡锷]]、唐继尧等所掌握。1913年10月蔡锷被[[ 袁世凯]] 调进[[順天府|北京]],唐继尧继任云南都督兼民政长,逐渐掌握滇军的实力和全省的统治权。[[護國戰爭]]后期,唐继尧大量扩充军队,除统治云南,控制贵州外,并把滇军派入四川,占领地盘,掠夺财富。1917年4月至8月间,曾与川军[[ 劉存厚]] 部在[[成都市| 成都]] 、[[资阳市|資陽]]、[[内江市| 内江]] 等地多次发生争夺战。
 西南地区军阀派系之一。以唐繼堯为首的滇军集团,占有云南、贵州两省。滇军源于清末新軍[[陸軍第十九鎮|第十九镇]],辛亥革命后转为维护共和的力量,军权为[[蔡锷]]、唐继尧等所掌握。1913年10月蔡锷被袁世凯调进[[順天府|北京]],唐继尧继任云南都督兼民政长,逐渐掌握滇军的实力和全省的统治权。[[護國戰爭]]后期,唐继尧大量扩充军队,除统治云南,控制贵州外,并把滇军派入四川,占领地盘,掠夺财富。1917年4月至8月间,曾与川军劉存厚部在成都、[[资阳市|資陽]]、内江等地多次发生争夺战。


1917年7月,[[段祺瑞]]复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國務總理]]后,拒绝恢复国会与《[[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孫中山]] 揭起护法旗帜,唐继尧利用「[[護法運動|护法]]」之名,实行扩张,将滇軍改组为「靖国军」,自任[[ 總司令]] 。12月间同黔军[[ 袁祖銘]] 部和[[ 川军]][[ 熊克武]] 部联合,任「川滇靖国联军」总司令。次年2月所属部队进入成都,再次控制[[四川省 (中華民國)|四川]]。与此同时,陕西、湖南、福建等省部分军事首领,亦以「靖国」相号召,唐继尧以川、[[雲南省 (中華民國)|滇]]、[[貴州省 (中華民國)|黔]]、[[湖北省 (中華民國)|鄂]]、[[河南省 (中華民國)|豫]]、[[陝西省 (中華民國)|陝]]、[[湖南省 (中華民國)|湘]]、[[福建省 (中華民國)|閔]]八省联军总司令自命,使滇系军阀的声威达到了顶点。
1917年7月,[[段祺瑞]]复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國務總理]]后,拒绝恢复国会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揭起护法旗帜,唐继尧利用「[[護法運動|护法]]」之名,实行扩张,将滇軍改组为「靖国军」,自任總司令。12月间同黔军袁祖銘部和川军熊克武部联合,任「川滇靖国联军」总司令。次年2月所属部队进入成都,再次控制[[四川省 (中華民國)|四川]]。与此同时,陕西、湖南、福建等省部分军事首领,亦以「靖国」相号召,唐继尧以川、[[雲南省 (中華民國)|滇]]、[[貴州省 (中華民國)|黔]]、[[湖北省 (中華民國)|鄂]]、[[河南省 (中華民國)|豫]]、[[陝西省 (中華民國)|陝]]、[[湖南省 (中華民國)|湘]]、[[福建省 (中華民國)|閔]]八省联军总司令自命,使滇系军阀的声威达到了顶点。


1918年滇系、[[ 旧桂系]] 勾结[[直系|直系軍閥]],破坏[[護法運動|護法軍]]的[[ 北伐]] 计划,并改组[[番禺縣|廣州]][[ 护法军政府]] ,迫孫中山離開[[廣東省 (中華民國)|廣東]]。
1918年滇系、旧桂系勾结[[直系|直系軍閥]],破坏[[護法運動|護法軍]]的北伐计划,并改组[[番禺縣|廣州]]护法军政府,迫孫中山離開[[廣東省 (中華民國)|廣東]]。


1921年2月唐继尧因驻川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倒戈,被迫流落[[英屬香港|香港]]。次年春,他收买旧部和云南土匪偷袭并击毙顾品珍,回至[[昆明市|昆明]]重掌军政大权。顾品珍所部滇军大部分在[[張開儒]]率领下经贵州入[[廣西省 (中華民國)|廣西]],后来由[[杨希闵]]带领,入廣東参加驱逐[[ 陈炯明]] 。但他们抢占地盘,截留税收,压榨人民。最后与唐继尧等军阀勾结,企图夺取广州革命政权。1925年6月发动叛乱,被广东[[國民革命軍|革命軍]]队消灭。
1921年2月唐继尧因驻川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倒戈,被迫流落[[英屬香港|香港]]。次年春,他收买旧部和云南土匪偷袭并击毙顾品珍,回至[[昆明市|昆明]]重掌军政大权。顾品珍所部滇军大部分在[[張開儒]]率领下经贵州入[[廣西省 (中華民國)|廣西]],后来由[[杨希闵]]带领,入廣東参加驱逐陈炯明。但他们抢占地盘,截留税收,压榨人民。最后与唐继尧等军阀勾结,企图夺取广州革命政权。1925年6月发动叛乱,被广东[[國民革命軍|革命軍]]队消灭。


 唐继尧回云南后标榜「民治」,组织「[[ 民治黨]] 」;又派兵入贵州,进行军事控制和经济掠夺,并谋求向其他省份扩张。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唐继尧宣布接受先前曾拒绝受任的副元帅一职,意图以此为由继任北伐大元帅,并出兵意图推翻[[中华民国陸海军大元帥大本營|广东革命政府]],攻占[[ 兩廣]] 地盘,但被崛起的[[ 新桂系]][[ 李宗仁]] 等击败,没有得逞。
 唐继尧回云南后标榜「民治」,组织「民治黨」;又派兵入贵州,进行军事控制和经济掠夺,并谋求向其他省份扩张。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唐继尧宣布接受先前曾拒绝受任的副元帅一职,意图以此为由继任北伐大元帅,并出兵意图推翻[[中华民国陸海军大元帥大本營|广东革命政府]],攻占兩廣地盘,但被崛起的新桂系李宗仁等击败,没有得逞。


 随着[[ 國民革命軍北伐]] 的不断胜利,1927年2月滇军将领[[龙云]]、[[胡若愚 (云南)|胡若愚]]、[[盧漢]]发动政变,迫使唐继尧交出政权,解散「民治黨」,结束了旧滇系的统治。
 随着國民革命軍北伐的不断胜利,1927年2月滇军将领[[龙云]]、[[胡若愚 (云南)|胡若愚]]、[[盧漢]]发动政变,迫使唐继尧交出政权,解散「民治黨」,结束了旧滇系的统治。


{{云南历史|民国}}
{{云南历史|民国}}

2023年3月11日 (六) 20:34的最新版本

Template:Npov

滇系军阀,为中华民国初期南方军阀之一,代表人物有唐继尧龙云,其势力范围为云南及部分贵州四川地区。

西南地区军阀派系之一。以唐继尧为首的滇军集团,占有云南、贵州两省。滇军源于清末新军第十九镇,辛亥革命后转为维护共和的力量,军权为蔡锷、唐继尧等所掌握。1913年10月蔡锷被袁世凯调进北京,唐继尧继任云南都督兼民政长,逐渐掌握滇军的实力和全省的统治权。护国战争后期,唐继尧大量扩充军队,除统治云南,控制贵州外,并把滇军派入四川,占领地盘,掠夺财富。1917年4月至8月间,曾与川军刘存厚部在成都、资阳、内江等地多次发生争夺战。

1917年7月,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后,拒绝恢复国会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揭起护法旗帜,唐继尧利用“护法”之名,实行扩张,将滇军改组为“靖国军”,自任总司令。12月间同黔军袁祖铭部和川军熊克武部联合,任“川滇靖国联军”总司令。次年2月所属部队进入成都,再次控制四川。与此同时,陕西、湖南、福建等省部分军事首领,亦以“靖国”相号召,唐继尧以川、八省联军总司令自命,使滇系军阀的声威达到了顶点。

1918年滇系、旧桂系勾结直系军阀,破坏护法军的北伐计划,并改组广州护法军政府,迫孙中山离开广东

1921年2月唐继尧因驻川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倒戈,被迫流落香港。次年春,他收买旧部和云南土匪偷袭并击毙顾品珍,回至昆明重掌军政大权。顾品珍所部滇军大部分在张开儒率领下经贵州入广西,后来由杨希闵带领,入广东参加驱逐陈炯明。但他们抢占地盘,截留税收,压榨人民。最后与唐继尧等军阀勾结,企图夺取广州革命政权。1925年6月发动叛乱,被广东革命军队消灭。

唐继尧回云南后标榜“民治”,组织“民治党”;又派兵入贵州,进行军事控制和经济掠夺,并谋求向其他省份扩张。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唐继尧宣布接受先前曾拒绝受任的副元帅一职,意图以此为由继任北伐大元帅,并出兵意图推翻广东革命政府,攻占两广地盘,但被崛起的新桂系李宗仁等击败,没有得逞。

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不断胜利,1927年2月滇军将领龙云胡若愚卢汉发动政变,迫使唐继尧交出政权,解散“民治党”,结束了旧滇系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