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瑞麗江的河水/蝴蝶古猿
祿豐蝴蝶古猿(學名:Lufengpithecus hudienensis)或祿豐古猿蝴蝶種,常稱蝴蝶古猿、元謀古猿,,是祿豐古猿屬下的一個種,生存於約萬年前的中新世。早期也稱其為竹棚能人,後證實並非人屬成員。
發現
1986年10月15日,元謀縣物茂鄉德大村的14歲女中學生李自秀到竹棚村豹子洞箐割山草時,在地面撿到一顆古猿牙齒狀的化石。隨後,與其母攜帶化石前往昆明,找到雲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的學者江能人,經確定為古猿牙齒化石[1]:32。江能人聯繫元謀人陳列館前往現場調查,又在小河村蝴蝶梁子、房背梁子發現古猿化石埋藏點[1]:32。1987年1月,楚雄州與元謀縣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豹子洞箐古猿化石地點進行試掘,獲得古猿牙齒化石28枚;同年3月,雲南省博物館、楚雄州文管所、元謀人陳列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豹子洞箐和小河村蝴蝶梁子進行正式考古發掘[1]:33。
元謀古猿化石的發掘獲得了雲南省政府及相關科研機關的支持,成立「雲南省古猿、古人類化石發掘研究保護領導小組」,省長和志強兼任組長,古人類學家賈蘭坡擔任顧問[1]:33。1988年至1990年間,雲南省、楚雄州、元謀縣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元謀古猿化石地點進行了多次大型考古發掘,共出土古猿化石超過一千件[1]:34。1990年,元謀人陳列館的研究人員在雷老村發現第四處古猿化石地點[1]:33。
特徵
生存環境
研究
命名與分類
1987年7月,江能人將李自秀發現的第一枚古猿牙齒化石命名為「能人竹棚亞種」(Homo habilis zhupengensis);同月,張興永將同一地點發現的6枚單個牙齒命名為新物種「Template:Link-sk」(Homo orientalis),將小河村蝴蝶梁子發現的一個左上頜骨命名為「臘瑪古猿蝴蝶種」(Pamapithecus hudienensis)[1]:34;1990年,張興永建立中國古猿屬,將歸入臘瑪古猿屬的元謀古猿命名為「蝴蝶中國古猿」(Sinopithecus hudienensis)。1997年,姜礎研究雷老村出土的古猿化石後認為,元謀發現的各古猿化石應屬同一種[1]:34。1997年,鄭良將元謀古猿歸入祿豐古猿屬,2006年在國家「九五」攀登項目的結題報告《蝴蝶古猿地點研究》中,正式定名「蝴蝶祿豐古猿」(Lufengpithecus hudienensis)[1]:34。
元謀古猿發現之初,張興永曾將竹棚村的古猿牙齒化石定名為新物種「東方人」,其中一個重要依據是石器的存在,後來研究證實採集的石器與人類活動無關,是由自然因素形成,因此元謀發現的化石不能歸入人屬[1]:35。
參考資料
|